
李浩所在部隊司令員王進國這樣評價他:“李浩始終處在‘首飛狀態’。每一次飛行,他都是全力以赴,力求完美。”
李浩的“徒弟”、無人機飛行員陳永超這樣評價他:“師傅似乎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有一次長航十幾個小時,他始終兩眼放光。”
之所以“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源于李浩時刻謹記肩頭那沉甸甸的使命——“無人化是未來作戰的趨勢之一,作為無人機飛行員,我們探索腳步的快慢,決定著空軍無人機部隊戰斗力建設前進的速度。我必須爭分奪秒。”
爭分奪秒,李浩實現漂亮轉身,成為空軍首席無人機飛行員,帶出了一支優秀的無人機飛行團隊。
爭分奪秒,李浩和戰友創造了空軍無人機戰斗力建設一項項“第一”——
2014年全軍舉行大型綜合性演習,一架無人機幽靈般出現在戰場前沿,發射導彈命中“敵”要害……這是空軍無人機部隊首次在全軍部隊面前亮相,完美展示了“偵察-打擊-評估”能力。
在同年“和平使命”聯合軍演中,一架無人機穿越電磁迷霧隱蔽飛行,對“藍軍”指揮車實施“一劍封喉”……這是中國空軍無人機部隊首次亮相國際舞臺,出色表現讓人刮目相看。
這些輝煌,身處地面方艙中的李浩和戰友們,都不曾親眼目睹。對許多人而言,他們隱匿在“無人機”身后,似乎并不存在。
可是,回眸空軍無人機這支新型作戰力量的成長,從無人機首飛到首次實彈射擊,再到一次次任務……李浩和戰友,是無人機飛行背后那些“無處不在的人”。

飛翔,飛翔在大地上!
夜航從來都是飛行中的高風險課目,對低空的無人機來說更是如此。
在李浩的飛行人生中,風險從來如影隨形——
飛戰斗機時,老師犧牲了,摯友犧牲了……他沒有畏懼,選擇繼續飛;患上腰椎間盤突出,醫生告訴他“飛不了了”,他一邊治療一邊鍛煉,身體竟“奇跡恢復”,重返藍天。
飛無人機,50歲生日那天他住進了醫院。任務緊迫,他心急如焚,對醫生說:“我是飛無人機,這點病扛得住。”2015年,某型無人機上高原飛行試驗,52歲的他主動請纓:“我這點高血壓,不會影響飛行……”
凌晨時分,此次夜航飛行進入最緊張的階段:發現目標、建立攻擊航線、鎖定目標、導彈準備……
地面方艙內,口令聲聲,鍵盤聲聲,一切有條不紊,導彈發射,精準命中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