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必要說說人機耦合的定義,所謂人機耦合,指的是將操縱者和機器視為已和閉環的反饋系統,當機器做出動作后,人根據感覺到的機器狀態操縱機器,這時,人的作用可以看成是反饋環節中的一個輸入輸出系統,輸入為人體驗到的機器工作狀態,輸出為更具人的操作目的進行的調整。作為一個輸入輸出系統,必然有增益和延時以及輸出頻率這樣的參數,當反饋系統輸出信號恰好等于或接近機械系統的固有頻率時,會導致整個系統自激。這個時候就是所說的人機耦合了。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人的操縱和機器的響應共振了。就無人機的人機耦合而言,就是無人機飛行員能更真實的有坐在真飛機里操作飛機的感覺,并且及時將感受和需要做出的指令反饋給無人機,更簡單說就是無人機和人的人機一體。
馭風指出,能否針對美國在軍用無人機培養的設備和要求制定出符合我們自身特點的培訓設備和切實可行的培訓方案是值得思考的話題。
其次,聯系到我國的無人機飛行員培養體制,目前也遠沒有美國那么成熟,盡管我們的無人機研制走在了世界先進國家之列,但就飛行員來說,我們的培養機制還遠遠不夠,我們還沒有從航校專門培養無人機飛行員的先例,也沒有從普通公眾中招募無人機飛行員的先例,目前也只是在轉崗的有人機飛行員中招募無人機新飛行員。而就中國無人機飛行員的基數來看,截至2015年,中國有執照上崗的民用無人機飛行員,僅有700多人,這和中國的人口第一大國的人口基數是極其不相稱的,所以有加大中國民用無人機飛行員基數的必要,因為這就是戰時的潛力和戰斗力。
其三,聯系我國的人口基數和目前沒有登記在冊的野飛無人機參與者和我國民用無人機銷售量,可以說,我國的無人機飛行員的招募基數潛力巨大,而且就中國的有人機飛行員淘汰率來說,是世界最高的,能否從高淘汰率的淘汰者中遴選無人機飛行員,也是我們值得思考的話題;再者,未來隨著軍用無人機操作的更加易用化和傻瓜,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國也能從民間的飛行模擬高手和基層的民用無人機飛行員中選拔軍用無人機飛行員,而不僅僅限于戰斗機飛行員中招募軍用無人機飛行員。當然,如何使這些來自民間的高手在角色間切換,更加嚴格遵守軍用無人機飛行員崗位的紀律性及其規則,是考驗空軍無人機遴選和培訓人員的一個難題,相信我們最終能作出正確的決定和選擇!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