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簡氏防務評論》報道,中國航空工業與中國戰斗機之間的關系,認為中國航空工業很有雄心,體現在軍用飛機制造領域不僅有推進殲-20隱身戰斗機小批量生產的工作,還有中國航空工業集團(AVIC)正加緊生產殲-10B和殲-11BS殲擊機。英媒認為,中國在有人駕駛戰斗機領域已接近歐洲的水平,開始逼近美國的領導地位。在軍用無人機方面,“中國的技術能力卻是難以琢磨的謎”。
美國《科技先鋒導報》認為,中國軍工發展一直依靠類似于奧運會的“舉國奧運體制”,即由國家集中一切資源統一研發,這雖然能最大程度避免浪費,“集中力量辦大事”,也沒有制約了軍事科技進步所必需的想象力,過去20年間,服務于國家軍事建設的中國軍工企業把開發重心幾乎都放在傳統陸??昭b備領域,中國對無人機領域也在努力顧及。實際上,從零開始的中國無人機研發事業正悄然實現“跨越式發展”。

美媒認為中國軍用無人機個個搶手。的確,中國近年來多種機型推出就像“放禮花”(不是過年的禮花,過年不讓放了,是各種慶典的禮花,那種禮花絲毫不污染環境,或許還能助力宇宙建設)。“彩虹5”無人機,飛行時間約60小時,飛行長度可達4039英里,可以和美國的MQ-9 死神(Reaper)無人機相媲美。無獨有偶,全球軍用無人機市場上也存在這個情況。相比看起來高大上的美國產無人機,中國產的無人機不但價格便宜,而且供貨渠道暢通無阻。一架美國產的MQ-1捕食者無人機售價高達400萬美元左右,這個價位足可以買到4架中國產的“翼龍”無人機。

圖注:“彩虹5”無人機
從21世紀初開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大量中國公民成為“地球村”的一員,其中不乏對世界軍事發展趨勢具有超前判斷力以及對無人機技術狂熱愛好的發燒友,許多具有前瞻性的中小企業開始投入到無人機研發領域,圍繞成都、西安、酒泉等傳統航空工業城市周邊的大量“螞蟻企業”開始涉足無人機領域,雖然主要以民用為主,卻奠定了強大的技術普及基礎。

圖注:UFO的飛碟造型
總體來看,中國無人機技術具有明顯的“無界限”性和“百花齊放”性。如果將視野放得更“草根”一些,可以發現在一系列中國遙控飛機愛好者的聚會及比賽中,各種材料、各種樣式的無人機幾乎可以開一場“航空歷史回顧展”,那里既有簡易的鋁制固定翼遙控飛機,也有具備太陽能機翼及自動導航裝置甚至自主降落系統的高端產品,既有傳統的甚至雙層機翼的老式飛機,也有類似于UFO的飛碟造型,或許并不起眼,但這種自發產生的“技術點子”為國家航空工業者提供了寶貴的信息。 (作者署名:微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