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作為中國為數不多的自由攝影師,盧廣從2005年起一直在堅持拍攝環境題材的紀實內容。當我們把鏡頭從風花雪月中移開,對準現實生活,這些被污染的畫面讓人不寒而栗。這篇文章專訪了盧廣,一起來看這位內地首位獲得“尤金史密斯人道主義紀實攝影獎”的攝影師,堅持記錄的環境現實。
【本文首發于微信號:焦點雜志社】
4月18號,幾張河北的航拍照片在互聯網傳播開來,引發輿論一片嘩然。

在這幾張河北大城和天津靜海強酸污水滲坑的航拍照片中,幾十萬平方米的紅黑色污水,從空中俯視,如同傷口般,讓人不寒而栗。
19日當天,環保部和河北省政府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在現場確認“大城縣滲坑污染問題基本屬實”,兩處土坑均為多年挖土形成,2013年曾發生廢酸違法傾倒事件,導致坑內存水及土壤受到污染。目前PH值呈強酸性,嚴重超標。
盧廣也來到了這一地點拍攝,而這次《焦點》獨家采訪了他。
盧廣,中國為數不多的自由攝影師,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將鏡頭對準社會性議題,吸毒者、小煤窯、艾滋病村,充滿痛感的灰鏡頭讓他蜚聲海內外。



“以前的污染集中在一個村莊,或者一個小地區,影響范圍不大,所以也沒得到重視。但到了現在,污染成為整個中國面臨的問題。盧廣說,呈現是為了更好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