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人機技術發展迅速,在影視航拍、重大事故新聞報道、農業、測繪等領域的作用日益顯現,解決了多個行業領域受限空間的發展問題,提高效率的同時促進了行業的發展。但也出現了屢闖空中“禁區”的現象,甚至發生了無人機“黑飛”擾航事件,如今年四月底至五月初成都雙流機場發生多起無人機擾航事件,導致大面積航班延誤、迫降、停飛等問題。無人機黑飛已經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以及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威脅與影響。

無人機改裝的“微型”轟炸機
如何用政策管制與科學技術手段解決此類問題是相關部門與研究機構的頭等大事,民航監管部門率先出臺應對措施,中國民航局日前發布規定:6月1日起正式對質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無人機實行“實名制”。通過無人機實名制與“飛行員”注冊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黑飛事件的發生,但是針對非合作目標或蓄意破壞的無人機,政策制度無法有效監管。通過技術手段對無人機進行及時預警、確認、處置,查打一體才能從根本上防范無人機黑飛帶來的威脅。
在百度搜索“無人機探測雷達”關鍵詞,顯示有273萬條搜索結果,足以可見無人機探測目前熱度很高。通過網頁介紹篩選出25個位于北京、成都、綿陽、武漢、西安、上海等地的雷達廠家,以機場的名義逐個打電話咨詢雷達解決方案。通過電話溝通,發現其中18家是貿易商并非研制造廠家,還有7家聲稱是原創廠家且產品已經研發成功,經過綜合比較,小編決定前往武漢領先通用航空技術有限公司考察他們的低慢小目標探測雷達產品。
帶著對無人機探測與反制技術的好奇,小編參觀了武漢領先通用航空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一家專注從事低空探測與反制技術開發的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多項低空探測技術的核心發明專利,運營團隊主要來自華為,技術團隊主要來自美國硅谷,是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以及湖北省重點扶持的行業科技創新企業。
領先通航公司總經理朱海峰介紹:領先通航從2009年開始低慢小目標探測雷達的研發,經過長達五年漫長的技術攻關,2014年產品終于開發成功。從2014年底到2016年底,我們在多個機場進行了長達兩年的測試與驗證,完善產品的同時,確保符合嚴苛的機場工作環境要求,既要對鳥類和小型無人機有效探測與處置,又不能機場其他設備造成干擾,確保萬無一失。目前,領先通航的雷達已經在國內多個機場、軍事基地、重要場所進行使用,運行狀態良好。
經過相關監管部門審批后,小編跟隨該公司工作人員來到國內某機場,現場參觀了無人機探測與反制雷達的實戰演示:低慢小雷達如何發現方圓五公里之內的飛鳥與小型無人機,如何對飛鳥與無人機進行驅趕和處置。在演示現場領先通航公司研發三部總經理李永平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小編:傳統雷達探測飛機、導彈等高大快目標,低慢小目標受地物雜波的影響,探測難度非常大。我們通過動目標顯示與檢測的處理算法,實現在復雜背景下對低速飛行小目標的有效探測。發現目標后,光電設備會自動跟蹤并確認目標類別,之后目標相關信息將通過有線或無線的方式自動傳送至指揮中心,指揮中心做出決策是否處置。也就是說,探測、確認、處置這三個環節,能夠實現無人值守全自動聯動,也可以人為進行控制。

測試人員在放飛信鴿以及無人
據領先通航公司研發三部總經理李永平介紹,大疆精靈系列無人機的RCS(散射截面積)是0.01 ,而鴿子的RCS只有0.0038 ,比無人機小很多,因此探鳥要比探測無人機的難度大很多。領先通航的雷達能夠在5公里范圍內有效發現各種飛鳥:鴿子、喜鵲、麻雀、白鷺等。相對于鳥類,無人機無論是RCS還是飛行特征,探測起來都要容易很多。

李永平為記者講解雷達探測情況
領先通航的鳥情與無人機探測預警聯動雷達系統,在廣西北海機場進行了將近兩年的嚴苛測試,在軍方測試基地同樣經過了長達一年半的技術測試,目前產品已經完全成熟,憑借過硬的技術與完美的測試表現,通過了一系列權威機構的鑒定與認證:民航局鑒定、空軍某機構鑒定、海軍某機構鑒定、國家無線電委員會的認證、民航無線電委員會認證,是迄今為止唯一通過民航局鑒定的鳥情與無人機探測預警聯動雷達系統研發生產廠家。領先通航的雷達探測與反制系統已經在國內多個民用機場、軍用機場、軍事基地、核電站、人防工程等重要場所進行正式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