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個問題就是,產能低。
汽車廠商要拿到一臺全新的激光雷達產品,至少要等6個月...
價格高、體積大、產能低,這三點強烈制約著激光雷達的商業化。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這么麻煩,為啥除了特斯拉,所有的互聯網公司,車廠都為激光雷達站臺呢?
不為別的,就因為激光雷達精準啊,上路開車,這玩意可不是開玩笑的。
你看特斯拉輔助駕駛所出的車禍,真叫人一個膽戰心驚啊。
OK,到這里,就讓我們開啟一場激光雷達之旅吧。
本文接下來的內容將詳解激光雷達,并溯源它的自動駕駛歷程,以及它同其他相關傳感器的長短之爭。另外,還有各色炫圖伺候,Enjoy!
超能力
當自動駕駛汽車(或任意一種機器人)裝備激光雷達后,它們在感知世界上將具備一些“超能力”:
持續360度可視——任何時候可以看見任何方向的世界;
超高精度測距——總是能知道周圍物體距離你的精確距離(測距誤差正負2cm)。
如果你以前見過自動駕駛汽車,那你很可能看到過激光雷達,它們正是那個安裝在車頂上不斷旋轉的大盒子,如下圖所示安裝在UBER和百度的自動駕駛汽車上。
市場上最流行的激光雷達之一,是高功率的Velodyne HDL-64E,比如安裝在Homer車頂的這部(下圖):
激光雷達工作原理
一個傳感器如何能具備360度視野,同時還能精確測距?簡單來說,激光雷達不斷發射激光束,然后通過測量激光返回傳感器的時間來感知世界。
激光雷達一秒可發射數百萬束激光,所獲得的測量足以構建出一個真實的視覺化3D世界。這意味著,你可以推斷出周圍(最大距離60m,不同的傳感器參數可能不同)任何物體的精確位置。
激光雷達歷史
為了理解人們采用激光雷達來實現自動駕駛的原因,我們需要了解一下與激光雷達相似的其他技術。
聲吶
最原始的距離感知機器是蝙蝠(5千萬年歷史)。蝙蝠(或海豚,等)利用回聲定位實現與激光雷達相同的距離檢測能力。回聲定位,又稱聲吶(sonar: sound navigation and ranging),是利用聲波來進行測距,而非如激光雷達所用的光波。
蝙蝠誕生5千萬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促成了人造聲吶傳感器的首次部署,以增強潛艇的水下作戰能力。由于聲音在水中的可傳輸距離比可見光或無線電遠得多,聲吶在海戰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今,聲吶也被廣泛用于汽車,主要用作停車傳感器。停車雷達只需知道墻面距離汽車多遠,是一種短距離(約5m)效果很好且成本低廉的傳感器。但是,聲吶并未被證明可用于自動駕駛汽車所需要的各種距離(60m+)。
雷達
雷達(radar: radio direction and ranging),與聲吶類似,也是一場臭名昭著的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產物。雷達利用無線電波測距,而非聲波或光束。我們在Homer上部署了大量雷達(Delphi傳感器),測試驗證,它可以精確檢測并追蹤200m范圍的物體。
?
免責聲明:凡注明來源全球無人機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