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無人機作業,為什么會形成這么大的差異?

航空植保現在熱的很,從無到有只用了5年的時間,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生產植保無人機企業已達上千家之多,但是行業內風傳的藥害事件也頻頻傳來,到底發生了什么呢?同樣是植保無人機作業差別怎么會這么大呢?筆者作為資深行業人,對其進行了深度研究,供大家分析,不對之處請大家指正:
首先,我們看一看發達國家的航空植保作業情況,在美國有一萬多家的植保服務商,其中四家控制了全美的近70%的份額,而植保無人機最為發達的國家日本,個人和農場主購買植保無人機的,僅只有16.7%,大部分是由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或者協會購買,這里面表達了什么?
筆者認為,航空植保要求,具備極高的專業知識,而不是簡單的個人操作飛機,其主要原因在于,航空質保是一個體系性的建設,包括了人、機、技、劑一體化。
人,是指具備植保知識的專業飛手;
機,指能夠滿足高溫高濕多灰塵與復雜電磁環境下進行精準噴灑的植保無人機;
技,是指能夠具備飛行保養、維護與維修并能形成植保解決方案的技術;
劑,提指能夠滿足航空植保作業的安全藥劑,從而在植保作業過程中必須具備解決飛機維修維護的問題,同時還要解決植保技術的問題。
像江蘇在運輸過程中發生的自然現象顯然是機主對動力電池性能不了解,或者對動力電池的特性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對于植保無人機這個產業來說,行業內有句話叫三分飛七分養,不管是電動植保無人機,還是油動植保無人機的保養與運輸都要引起高度重視,比如說電動植保無人機在運輸過程中要使用阻燃箱防止自燃(尤其在高溫環境下),在充電過程中要專人值守,同時應當配備電器專用滅火器,在植保作業過程中要經常觀察馬達的溫度以及飛機的各連接件的間隙是否可能產生震動。
而油機在運輸過程中,不能使用在塑料桶裝汽油,不要把油桶放在太陽底下暴曬,起飛前檢查各傳動部件是否正常,滑動部件是否有卡澀現象,GPS信號是否正常等,一般正規廠家都有相關的培訓以及要求,而在植保方面主要表現在,高濃度藥劑在植物上使用的經驗,當地病蟲害發生的規律,病蟲害抗性的發生,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在植保應用當中,有很多專業的事情要做,尤其前期的試驗測試工作,非常重要,而個人在植保作業過程中,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從而在作業中存在著巨大的風險,有可能造成嚴重的藥害,乃至于造成作物絕收等嚴重后果。
因此,筆者認為只有專業的統防統治組織,例如:標普農業、農飛客這樣專業化的公司才可能完成這樣的工作,在未來的航空植保事業過程中,將由專業化的組織,來完成航空植保工作。總之航空植保絕不是能夠飛起來把水噴出去那么簡單,現在僅處于行業的起步階段,在未來還有很多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