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狐無人機19日綜合報道 7月18日,四川日報刊發題為《無人機期待自飛空域》的整版報道,詳述了近期以來多地“嚴苛”的無人機監管政策對創新行業的影響,也提出了四川省在無人機監管方面的創新性舉措。以下為報道摘要:
近段時間,成都、綿陽等地,人們不時會收到手機信息,在一些公共場所也能看到警示牌,說的都是一件事:加強無人機管理,以防干擾航空運行。這些信息和警示牌的背景,是今年以來頻發的無人機擅闖民航機場空域、影響飛行安全事件。加大管理打擊力度,又對快速發展中的無人機產業造成沖擊。
破解難題,四川做出了全新的嘗試。六月底,《四川省民用無人機駕駛安全管理辦法》向公眾征求意見,該文件創新性地提出通過設置管控空域、報備空域、自飛空域來加強對無人機的管理,這種創新的精細化的管理模式讓無人機產業看到了希望。
嚴格的管理讓無人機企業“呼吸困難”
近段時間,四川頻繁出現無人機干擾正常航班事件。4月17日以來,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在19天內共發生9起無人機擾航事件,造成共計過百架航班備降、返航或延誤,其密集和危害程度空前。其中17日、18日之內,有超過30架來自全國各地的航班因無人機干擾備降于重慶、貴陽機場,導致成都雙流機場出現了大面積的旅客延誤現象。
四川警方對此積極做出響應,自4月起開始嚴厲打擊未按規定辦理相關手續的無人機飛行。根據成都市公安局官方微博,4月19日到21日查獲三起“黑飛”案件,無人機飛手均被行政拘留5天。
政府的嚴格管理對無人機產業的影響巨大。由于審批較為嚴苛,當前許多正規的無人機生產和應用企業尚無法保證公司每個項目都具有完備的飛行手續,嚴格的監管讓這些企業舉步維艱。
菁蓉鎮無人機創新創業基地負責人盧開成表示,大量無人機不敢起飛了。中國民航局授權的3大無人機云系統之一“飛云”的運營方、西南無人機飛行服務中心技術負責人高梓恒介紹,和以前相比,現在每天注冊無人機升空架次少了70%以上。
四川日報的記者走訪了成都11家無人機企業,其中7家表示4月后出現了明顯的業務下滑,甚至有3家企業處于業務停滯或半停滯狀態。
農業植保無人機生產商、成都前沿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毅表示,因不能起飛,已停止新機型的試飛測試,客戶也不敢進行植保飛行;大疆無人機四川代理商、成都大亞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琪表示,5月已開始關店裁員。
新政策帶來新活力
7月,《四川省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安全管理辦法》正式印發,該文件除明確相關管理主體責任外,將全省民用無人機飛行空域劃分為管控空域、報備空域和自飛空域,管控空域由省政府有關部門根據實際需求提出劃設申請,經軍隊、民航等有關部門批準后確定;而報備空域和自飛空域無需飛行空域和飛行計劃審批,自飛空域更無需向相關部門報備。
文件中創新性的提出了“自飛空域”概念,讓人們“眼前一亮”,文件一經公布變產生了巨大“政策紅利”。
順豐集團于7月13日宣布,總投資7.4億元的大型物流無人機總部基地項目正式落戶成都。順豐集團雖未透露落戶原因,但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源于四川創新的空域管理政策,管理的放寬將推動順豐集團率先在川打開市場。
順豐無人機研發單位之一、朗星無人機系統有限公司總設計師助理劉伏虎表示:“有了空域,直接受益的是應用。”他認為,一旦空域松開,無人機市場有望迅速擴大,帶動成立一批做無人機應用企業,同時吸引更多省外無人機企業的銷售端、服務端落地。
成都工業學院無人機產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嚴月浩認為,市場蓬勃不是無人機企業總部選擇四川的首要因素,但政府應抓住市場發展的機遇,進一步打破目前缺乏支持政策的局面,從而加速產業集聚發展。
專家提醒:無人機管理仍需加強
多位專家和企業負責人提醒,《辦法》并未解決無人機產業的所有問題。無人機的生產、作業標準亟待統一。
成都縱橫大鵬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銷售副總監王朝明最近遭遇尷尬:參與競爭某政府部門項目,客戶提出一個簡單要求——提供產品質量可靠的證明,而這是年銷售額逾億元的成都縱橫大鵬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無法辦到的,“我們只有自己內部檢驗標準,客戶不信,我就沒辦法了。”
根據國內規定,所有民用飛機都要獲得航空器適航證,即官方檢驗證明該飛機安全可用。而在無人機領域,目前沒有官方標準和檢驗機構。“有些無人機明明只能抗5級風,廠商說依據他的標準,這機子能抗6級風,也沒人管。”一位業內人士介紹,這造成行業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同時帶來安全風險。
四川悅飛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朱悅飛希望,借助電子圍欄等技術,未來的無人機管理應更加精細化、動態化,真正做到:“不讓飛的地方飛不起來,飛得起來的地方都讓飛。”
報道原文:無人機期待自飛空域http://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170718/1684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