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無人機飛防市場大熱,大熱之下意味著強烈的競爭。有競爭自然也就有勝利者和失敗者。一部分飛防組織生存了下來,并且能拿到越來越多的訂單,有一些已經開始灰溜溜的撤退,變賣飛機和其他設備。所以無人機飛防并不是風口上的豬,誰都能飛起來的,做農業還是得憑良心好好干。
第二, 農民的認可程度遠比你想象的要高。
這里面可舉的例子非常多。
比如:在南陽鄧州孟樓鎮,有一個外地來種地大戶,包了很多地,去年種了高粱,發生大面積蚜蟲蟲害,非常著急,就把河南田兵田將無人機飛防隊找過來。但是無人機飛防隊發現他的地有很多障礙物,到處都是高壓線,基站等設施,無法作業,就此作罷。第二年,令人沒想到的是,這個種地大戶牢牢記住去年的教訓,把地都換到適合無人機飛防作業(他很用心記住去年飛防隊說的話)的地方,又把去年的飛防無人機飛防隊請回來打藥,讓飛防隊很感動。
那么那些沒有條件換地的農戶呢?有人自動把地里的障礙物,比如樹、廢棄的電線杠清除,讓自己的地塊更適合飛防作業。還有的農戶把地頭弄得很平整,為了讓飛機更好的起飛降落,給自己的地打藥,這樣的事例很多,說明農戶已經在逐漸認可飛防。
還是那句話,有飛機打藥,誰愿意大熱天背著藥桶自己去地里打,永遠不要低估農民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
第三,農民也喜歡更加智能化,效率更高的飛機。
自從有了植保無人機,許多種糧大戶、農場主、個體戶眼前一亮,今年的訂單量有了突飛猛進。但是不是所有的無人機都有這待遇,現在信息化程度高了,農戶也是優先選擇技術更好,更加智能的飛機。
還是在南陽鄧州,有個種了一萬多畝的大戶,有幾個無人機飛防隊在這里好久了,也都飛行演示過了,可是大戶就是沒給他們訂單。而去年給他們服務過的田兵田將一去,還帶了漢和最新的“水星一號”,立刻就拿到訂單。據農戶自己講,他對植保無人機有一定了解,他比較認可單旋翼無人機,因為單旋翼下壓風場穩定,效果好,而且田兵田將去年給他服務過,干活細心認真,責任心比較強,他信得過,所以就把大量的訂單給了田兵田將,而其他飛防隊拿到很少的訂單。
第四:飛防的作物范圍正在增加。
無人機飛防去年由于還沒有興起,所以應用的作物比較少。而今年由于市場的發展,很多無人機飛防隊有了信心,開始在瓜果蔬菜等作了噴灑實驗,以期能擴展自己的業務范圍。如果無人機飛防能應用在更多作物上,那么無人機飛防的作業空間會更大,對種植經濟作物的農戶也會很大福音。
第五:市場有可能開始細化。
據某飛手斷言,經過大量實踐,他對自己的飛機適合哪樣的地塊有了初步的判斷,所以他認為以后市場會更加細化。載重小的可能更適合一些小的地塊,載重大的可能適合一些大的地塊。各自飛防隊可能會根據各自飛機的性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市場,提高自己的經濟效益,而不是像以前一樣,跑馬占地,搶市場了。未來還有可能出現更大載重的飛機,搶占更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