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行業應用領域,無人機被喻為“會飛的傳感器”。隨著人機交互的不斷優化以及無人機及自身操控安全性的不斷提升,民用無人機的應用范圍變得越來越廣泛。上海伯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胡心怡介紹說,近幾年無人機熱興起,人們對無人機的應用前景充滿了想象,無人機+的時代已經到來。但國內新進入這個領域的公司大多在考慮制造怎樣的無人機,很少有企業專門把關注點放在無人機的應用開發上。
數據統計,2015年全球無人機投資領域42%的資本投向了無人機軟件與服務公司,但這些公司主要在美國、歐洲,而在中國無人機領域的投資大都集中在硬件上。胡心怡認為,無人機應用的核心其實是數據,無人機是獲取數據的工具。人們用無人機可以高效地從高空采集數據,并加以處理及分析,最終得到有效的信息。
伯鐳科技的目標是成為無人機應用技術的領導者,圍繞無人機應用的核心,打造了包括數據采集模塊、數據分析模塊,以及數據呈現模塊在內的完整解決方案。在統一的大結構框架下,每個模塊又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單獨開發,力求做到在降低無人機使用門檻的同時,完美地結合行業需求。
比如公司目前基于大疆無人機平臺開發的一款軟件——“伯鐳智飛”。該軟件能實現對無人機的飛行規劃,使無人機可以按照規定線路,自動起飛、降落,并根據要求采集數據。同時可以結合不同行業應用進行不同的設置,比如光伏電站的巡檢,通過引入圖像識別技術,可以讓無人機自動調整航線,平行于光伏面板排列線飛行,使拍得的照片目標清晰且排列整齊,便于后期分析。未來,軟件還會與政府相關部門對接,在目前已有國家規定的限飛區域的基礎上,增加臨時限飛區域的功能,確保一些重要活動不被無人機打擾。
目前伯鐳科技投入研究最多的是無人機光伏電站巡檢的應用,胡心怡介紹說,以前需要人工拿紅外熱像儀器爬到屋頂或者山上湖上的電站一個個面板去檢查。現在通過搭載有熱成像傳感器的無人機,設定好飛行軌跡,就能自動實現巡檢。然后通過伯鐳科技開發的軟件將巡檢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就能定位問題所在點,繼而通過伯鐳的數據平臺,就能對結果進行儲存及管理,并對接企業ERP,派單給工人進行精準檢修。
不同環境下對無人機的性能需求是不一樣的,伯鐳科技針對不同的環境(農田、山地、池塘等)推出了不同的飛行平臺,并可以針對特殊環境作一些定制化開發。如搭載多種傳感器(熱成像或可見光),實現自動飛行規劃、精準定位以及智能避障。
公司成立近2年,已有不少跨領域的新興應用拓展,近期和徐匯區政府在做無人機數據應用于智慧城市建設的探討。還和上實集團簽約,將在崇明探索無人機精準農業上的應用,通過無人機采集的數據,分析作物長勢,實現精準灌溉。
在胡心怡眼里,無人機其實也是機器人的一種,是發展最快的特種機器人。同時,他有一個理念,就是要讓機器為人服務才有價值,所以他從未停滯過對機器人應用的探索。目前公司員工都比較年輕,大多是85后甚至是90后,里面有畢業于名校的學院派,也有具備十多年航模經驗的實戰派。
今后,公司還計劃打造在云端的無人機數據平臺,通過無人機獲取的空中數據,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做決策。胡心怡認為,無人機應用很廣泛,想象空間非常大,空中數據可挖掘的價值也非常大,甚至超乎想象。比如數據能應用于投資,“跟一些金融領域的人聊,說如果能將新疆、東北的一些農業種植數據收集起來,給大宗商品分析師,就能幫助判斷今年農作物期貨市場走勢。”如果應用到救災,比如地震后可以實現快速數據采集,就能最快做出救援方案。
文章來源:《浦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