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無人機(資料)
美國《連線》雜志日前撰文,詳細闡述了美國無人機創業公司Lily Robotics從一夜爆紅到轟然倒塌的整個過程。
以下為原文內容:
2016年6月,身為炙手可熱的創業公司Lily Robotics的聯合創始人兼CEO,安東尼-巴拉里斯克(Antoine Balaresque)站在伯克利哈斯商學院的一群商科學生面前,準備展示當年那個讓他一夜之間成為創業明星的PPT。
他穿著硅谷標配的T恤衫和牛仔褲,發型有點亂,稚嫩的臉龐似乎還能看出娃娃肥,看上去有點靦腆。他似乎很在意被一群商科學生圍在一個房間。
與巴拉里斯克的多數演講一樣,這一次的開場同樣是一段Lily無人機的宣傳視頻:這段制作精良的影片顯示的是無人機在天空中飛行,拍攝用戶的一系列戶外活動的場景。
視頻結束時,巴拉里斯克開始回憶他關于“飛行攝像機”的原始想法。故事的起源是2013年,他們全家人當時一起去優勝美地國家公園旅行。在此期間,巴拉里斯克的母親拍了一張全家福。由于母親負責拍照,所以“這些美好的記憶中總是看不到她”。
正是這段經歷讓他有了開發自拍無人機的想法。所以,他才設計了Lily Drone,希望通過這種簡單易用、便于攜帶的新穎產品,為母親那樣的人提供幫助。
當時市面上有很多拍照無人機,但巴拉里斯克與創業伙伴亨利-布拉德羅(Henry Bradlow)設計了一種頗具特色的產品。“它能自主飛行。”巴拉里斯克對哈斯商學院的學生們說。借助GPS追蹤系統和視覺識別技術,他們設計的拍照無人機可以神奇地追蹤用戶,全程都無需使用遙控器。
這款產品輕巧便攜,不僅可以為旅行新手提供幫助,對資深探險者同樣適用。
巴拉里斯克對自己的故事把握得十分嫻熟,而他的公司似乎也一步登天。就在一年前,Lily Drone無人機就已經走紅硅谷,知名度大幅增加。2016年,《華爾街日報》還將其列入“改變你生活的”產品列表。
巴拉里斯克和布拉德羅也入選《財富》雜志“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單。Facebook上隨處可見他們的粉絲,而499美元的預售計劃更是異?;鸨?mdash;—參與者都在設想全家旅行或外出滑雪時用這樣的產品自拍的美好場景。
然而,就在哈斯商學院的那場演講結束后幾個月,2017年的形勢卻急轉直下,媒體口風突然轉向:《無人機創業公司突然倒閉》、《Lily Robotics是無人機行業的Theranos嗎?》,類似這樣的標題層出不窮。一時之間,Lily無人機成了“炒作”、“崩潰”、“失敗”的代名詞。預訂用戶爭相在網上抱怨自己蒙受損失。沒有訂購的用戶紛紛幸災樂禍。
2017年初,該公司宣布破產,隨后因為涉嫌發布虛假廣告而遭到舊金山地區檢察官辦公室的起訴,原因是他們的宣傳視頻涉嫌造假——但就在短短一年前,同樣的視頻卻贏得了各界的喝彩。舊金山地區檢察官辦公室認為,該公司的創始人明知道不可能在宣稱的時間段內完成產品開發,卻仍然公開進行宣傳。
超過6萬名Lily用戶仍在等待自己的無人機。但Lily無人機是否真的像媒體所說的那樣,完全是一場騙局?Lily Robotics的發展軌跡可以為那些著迷于先進科技夢想的年輕冒險者們敲響警鐘。盡管3D打印機給居家制造帶來了革命,但對于缺乏經驗和專業知識的人來說,想要開發一款設計優雅的無人機仍然是極其困難的事情。
Lily的故事是兩個有野心、有個性、夠聰明的大學生想要改變世界——至少是改變攝影——的故事。但他們并沒有用對工具,也沒有聽取那些用對工具的人的意見。
一夜成名
Lily無人機的故事是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始的,巴拉里斯克和布拉德利都是該校的學生。十幾歲時的巴拉里斯克就立志要申請伯克利,原因是他同班同學的一個表親在那里讀書。在伯克利,他第一次接觸到機器人和科學——而當就讀于工商管理專業的他遇到同校計算機系本科生亨利-布拉德利時,他對這個領域的興趣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他們二人來到伯克利的時間也恰逢其實。當時,斯坦福大學幾乎主導了帕羅奧爾托的科技行業,而伯克利卻幾乎沒有孕育過頂尖創業公司。當他們二人2010年入學時,伯克利開始加大種子投資力度和學生創業競賽,希望在這個以自由著稱的校園里培養更多創業者。
Lily就從“Demo Day”活動中受益匪淺,這是伯克利組織的一場創業競賽,布拉德羅和巴拉里斯克借此通過天使投資人獲得40萬美元種子投資。到2014年3月,他們二人加入了伯克利加速器Skydeck組織的為期6個月的“成長和生存”項目。
短短1個月后,Lily就從Dorm Room基金獲得了100萬美元種子投資,這是一個由學生經營的風險投資公司,其創始人杰里米-費昂斯(Jeremy Fiance)也是布拉里斯克和布拉德羅的本科同學。該基金的目的是為有創業想法卻沒有資金的伯克利學生提供幫助。(該基金目前獲得了First Round Capital的支持,如果學生的項目取得成功,后者也可以從中獲得分成。)
由于Dorm Room Fund的資助對象是學生,所以投資者對他們的預期并不像全職創業者那么高。First Round現任Dorm Room Fund總監雷伊-王(Rei Wang)表示,“人們很難同時兼顧全職學生和全職創業者兩重身份。”她接著說:“有些用戶擁有可以使用的原型產品,但通常僅限于此……我們會尋找偉大的創意,然后幫助他們落實。”
盡管雷伊-王并沒有直接參與Lily Robotics的投資,但她補充道,巴拉里斯克和布拉德羅“著迷于解決問題,而且非常熱衷講故事”,但實際上,與很多本科創業者一樣,他們“還不夠成熟”。
然而,得益于校內融資,他們二人已經有足夠的錢聘請一位真正的硬件架構師幫助其開發能夠實際運行的原型產品。他們從伯克利校內的一個壁櫥大小的辦公室,搬到了硅谷附近的一個車庫,里面配有技術設備和3D打印機。他們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使用新獲得的資金拍攝一段引人入勝的宣傳視頻,幫助他們通過預售籌集資金。
視頻造假
Lily無人機的宣傳視頻一開始就動感十足。一名滑降滑雪愛好者像飛盤一樣把無人機拋向空中,之后便可自動跟隨滑雪者拍攝視頻。這款無人機本身設計非常精美,感覺就像出自蘋果公司的手筆:4個輻條從中間向四周散發,而GPS引導系統則需要單獨佩戴在用戶的手腕上。
這段視頻重點強調了便攜性:用戶可以把無人機直接塞進背包,還可以扔進水中。每當要啟動時,都可以直接拋向空中。其中有一個片段:一位滑雪者甚至直接從大橋上將其拋下,而無人機最終仍然像回旋鏢一樣自動返回。(據舊金山地區檢察官辦公室對視頻制作者進行的調查,有一款原型產品未能返回。)
巴拉里斯克和布拉德羅一心想要打造炫酷十足的產品。2015年初,他們二人請來了布拉德-克雷默(Brad Kremer),這是一位以拍攝激進的滑雪視頻著稱的導演。根據舊金山地區檢察官辦公室的調查,專門為科技公司制作視頻的CMI Productions的導演克里斯-弗雷(Chris Frey)表示,他當時與克雷默一同幫助Lily Robotics制作了那段宣傳視頻。
他表示,巴拉里斯克和布拉德羅帶著一個問題找到了克雷默。Lily花了很多錢聘請過另外一位導演,但最終制作的視頻沒有得到他們的認可。他們希望視頻能夠全面反映“產品愿景”。所以,此次制作必須成功。
那段視頻是2015年2月份和3月初在塔霍拍攝的。弗雷表示,巴拉里斯克和布拉德羅用Lily無人機拍攝了一些視頻,還有一些則是借助遙控器用大疆“悟”拍攝的——后者的價格更貴,而且經常用在《指環王》這樣的故事片中。
在接受舊金山地區檢察官辦公室調查時,克雷默表示,該公司“訓練他”用“悟”模仿Lily無人機的效果。由于“悟”配備的旋轉攝像頭可以拍攝比Lily更多的角度,所以巴拉里斯克和布拉德羅對克雷默說,一定要確保“悟”保持固定角度——以此模仿Lily的攝像頭拍攝效果。
根據舊金山地區檢察官辦公室的調查,克雷默給Lily團隊發去一段用3天的拍攝素材粗略編輯的腳本??死啄硎?,這是常規程序,目的是向Lily團隊征求建議。但就在收到那段腳本后,巴拉里斯克發郵件給弗雷和克雷默,向其索要原始文件,因為他和布拉德羅要自己親自編輯。經過拼湊第二版成為了最終版本,并在2015年5月正式發布。
這兩位導演表示,只有親自操刀編輯視頻的Lily的創始人才能明確說出,那段宣傳視頻中究竟有多少內容是Lily原型無人機拍攝的。在視頻的結尾部分,一位女家長將Lily無人機拋向空中,給她的家人和朋友拍了一張滿面笑容的合影。
弗雷表示,拍攝那個場景時用到了Lily無人機和“悟”兩臺設備,所以無法判斷“悟”的腳本是否被替換。(克雷默在接受調查時表示,那段視頻是用“悟”拍攝的,沒有用到Lily。他解釋稱,布拉德羅和巴拉里斯克讓他用“悟”拍攝那段場景作為備用,原因是當時光線不足。)
“具體到最終的編輯內容,我不確定是否有Lily拍攝的內容。”弗雷對檢察官說,“我無法100%確定。”正是因為存在這種不確定性,所以在Lily遭到起訴后,弗雷也從自己的公司的網站上撤下了那段視頻。
那段視頻中展示的一些功能達不到片中宣傳的效果。弗雷對檢察官透露,Lily的“跟隨”功能的確能用。但他表示,該團隊仍在為片中宣傳的其他功能開發軟件。
他對檢察官表示,拍攝第一段把無人機拋向空中的場景時簡直就是“一場災難”。“無論環境多么可靠都不管用。”他補充道。巴拉里斯克和布拉德利在山頂匆忙維修原型產品,他們懷疑是因為氣溫過低,海拔過高造成的。
一位要求匿名的早期Lily技術員表示,盡管有好幾臺可以正常使用的Lily無人機,但“攝像頭遠遠無法拍攝高品質內容”。由于簽訂了保密協議,所以接受采訪的Lily員工都要求匿名。
這位技術員強調稱,最初的Lily無人機都使用了現成的元件,并沒有針對他們設想的功能進行定制。多數情況下的顏色都失真,有的內容還模糊不清。但也有多位前員工表示,弗雷的說法夸大其詞。他們稱,拍攝視頻的過程中,無人機的多數功能都可以達到廣告中宣傳的效果。
當宣傳視頻2015年5月12日發布后,人們便開始購買這款無人機。那段視頻的播放量很快達到3000萬次,Lily也以499美元的折扣價實現3400萬美元的預售收入。(在預售期結束后,價格以100美元為單位穩步上漲,最高達到999美元。)
2015年,由于廣受外界關注,該公司從Spark Capital、The House Fund(杰里米-費昂斯畢業后創辦的創投基金)和Winklevoss Capital獲得了1400萬美元投資。
當然,確實有跡象顯示Lily無人機并不像它宣稱的那么神奇。在2015年5月12日發布的一段視頻中,《衛報》的一位記者與巴拉里斯克一起到中央公園的綿陽草原去測試這款無人機。他們把它拋向空中,但無人機卻像石頭一樣掉在地上。雖然無人機最終還是飛向天空,但卻并沒有跟隨用戶,而是落到了一些正在曬太陽的人身上。
巴拉里斯克掏出螺絲刀簡單維修了一下。最終,那臺無人機得以在空中懸停,并拍攝了幾張照片。
我曾經多次通過社交媒體、電子郵件和熟人聯系巴拉里斯克和布拉德羅,希望他們能夠作出回應,但都杳無音信。
Lily Robotics的一些員工認為,針對這段視頻發起的訴訟有些小題大做。他們認為,那段視頻只是一則廣告:它描述了最美好的現實場景,但卻并非現實本身。
巴拉里斯克和布拉德羅的一個大學校友不認為視頻有何不妥之處:“當然不存在誤導,產品確實還沒成型,所以他們才預先發布。”接近該公司的人士將此比作汽車廣告:汽車廣告里的車輛都會進行各種急轉彎表演,但實際上沒有人會測試這些性能。
Lily承諾在2016年初交貨。他們提供的預售表格非常簡單,甚至沒有填寫地址的地方——只要求用戶填寫姓名、電子郵件和信用卡信息。
之后,人們便陷入無盡的等待。
屢遭推遲
在預售期2016年10月6日結束之前,Lily就陷入了混亂。1400萬美元的融資不足以覆蓋他們的硬件開發成本。一位員工透露,Lily將其外包給一家中國廠商來制造。
另有兩名前員工表示,內部問題也很突出。在預售大獲成功后,Lily招聘了十多名員工,這還不包括大量的實習生。他們在舊金山租下了時尚的辦公室。“他們拿到的錢越多,就越聽不進顧問的意見,花錢也越來越大手大腳。”一位前員工說,“他們拿到上千萬美元融資后心想,‘我們很特別。’”
生產也遇到困難。幾位工程師對我說,有一位負責軟件開發團隊的工程師堅稱改版無人機軟件是他的原創。(原型機使用開源軟件開發。)工程團隊只能重新返工,而原型無人機也被迫停飛。生產被推遲了大約6個月。
2015年秋天,Lily使用預售資金作為抵押獲得了400萬美元的貸款。人們開始在網上表達擔憂。但情況似乎進展順利。2015年11月,Lily通過公司博客宣布產品在工廠逐步下線。該公司還獲得了2016年CES“最具創新產品獎”。大約就在同一時間,《華爾街日報》也對其大加贊賞。
但泡沫很快破裂。2015年12月,Lily發郵件給客戶,警告他們生產可能推遲數月,但同時也向其保證,并沒有使用預售資金支付賬單。(知情人士證實,除了賠償之外,該公司從未動用過預售資金。)相反,Lily表示他們從Spark Capital等公司那里獲得了新一輪融資。該公司稱,這筆資金是為了補充流動性,幫助其對外出售。
2016年8月,Lily再次發布延期通知,這一次將交付日期推遲到2017年。該公司希望尋找一個買家,以便獲得足夠的資金來生產無人機,從而滿足客戶需求。當時有傳言稱,Snap有意收購Lily,但隨后又決定放棄。
2016年12月,Spark Capital的比簡-薩貝特(Bijan Sabet)離開Lily董事會。一些員工在沒有獲得事先通知的情況下遭到解雇。與之競爭的產品開始出現。2016年秋天,至少有一名員工跳槽到谷歌(微博)前員工創辦的無人機公司——這家公司的產品創意與Lily非常相似。
2017年初,舊金山地區檢察官辦公室搜查了Lily總部,帶走了一些硬盤和設備。他們還提交一項動議,要求Lily在向消費者退款之前不能繼續支出更多資金。舊金山地區檢察官辦公室還向Lily發起民事訴訟,指控該公司的視頻涉嫌虛假宣傳。這兩起案件都在進行過程中。
舊金山地區檢查官辦公室使用巴拉里斯克和制片人之間的郵件往來作為證據,試圖證明巴拉里斯克欺騙消費者購買Lily無人機。在拍攝初期,巴拉里斯克發郵件給CMI Productions的克雷默,擔心“鏡頭極客”會認真研究那段視頻,從中看出哪些內容是用“悟”拍攝的。“但我只是猜測。”他寫道,“我不太了解鏡頭問題,但我認為,如果我們決定公開撒謊,那就應該格外小心。”
失敗探因
前員工對Lily的錯誤所在存在分歧。經常有人對我說,無人機這樣的硬件比軟件更難獲得資金,也更難開發。還有知情人士表示,問題根本不在硬件——而是源自管理失誤。“狂妄自大和樂觀主義共同造就了如今的結果。”一位接近該公司的人士說。
巴拉里斯克和布拉德羅沒有能力獲得進一步融資。“我對他們感到遺憾。”該知情人士說。多位前員工表示,巴拉里斯克和布拉德羅都很努力,他們只是低估了無人機這項業務所需要的龐大資金量。
開發一種尚未存在的產品究竟意味著什么?Lily無人機的神奇效果只存在于概念之中:你可以把它放進背包,使用的時候拋向空中即可——巴拉里斯克在郵件中表示,整個過程就是這么簡單,就連老人都能做到。
然而,要將這個理念變成實實在在的產品卻并非易事。Lily無人機當年之所以能一夜成名,憑借的就是他們講故事的能力,但這也導致消費者預期過高,最終造成他們轟然倒塌。
巴拉里斯克曾在一個幻燈片中寫下這樣一句話:“把自己作為故事的核心是人類的基本需求。”這話似乎是他的杜撰,但人類對故事的需求確實是本能。故事能為我們的生活賦予意義,還能為你帶來金錢和榮譽,但到最后,光靠故事肯定不夠。
為了搞清楚Lily無人機的愿景究竟有多么特別,我又看了一遍那段宣傳片的結尾——一個大家庭站在一片美麗的土地上——愛爾蘭?蘇格蘭?還是其他地方?——祖母把無人機拋向天空。無人機圍繞他們旋轉,全家人都朝著鏡頭揮手。
鏡頭越飛越高,最初的焦點是周圍的景色,后來又回到人的身上,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快樂。這家人應該對機器人一無所知,他們只是希望永遠定格那個美好的瞬間。
原標題:Lily無人機沉浮錄:從一夜成名到身敗名裂是怎樣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