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無距研發測試團隊
要說當今無人機市場,無距科技發展之迅速不得不讓人感慨,從經典的全品類飛控系統到顛覆傳統傾轉旋翼系列無人機,每一次的進步都在刷新人們對無人機的認知,其中植保單旋翼飛控產品市場占有率近90%,產品充分得到用戶認可,在這輝煌成績的背后,少不了無距團隊對技術創新和專研探索的追求。
從無到有 從有到優
在無距科技大樓后的試飛場地,有這樣一群充滿朝氣的年輕人,無論嚴寒酷暑都堅守在在測試場地,他們是無距研發測試團隊。據團隊負責人劉鵬介紹,成立一年多以來,雖然目前僅有七名成員,卻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職責:配合研發中心進行測試,從軟件調試到硬件運行,從飛控測試到地面站調參等多項工作都是由這里完成。團隊的每位成員,為實現飛控系統每一項性能達到指定需求,反反復復測試,調試,反饋,再次測試,無數次的測試,就是為了有針對性的優化,將測試的第一手數據資料反饋給研發人員,將各項性能指標向更適用于實際應用開發。

盡職盡責 專注嚴謹
隨著公司新產品、新技術開發的迅猛發展,一段時間以來,測試任務日益增多,呈現任務新、頻度高、難度大的特點,為了不耽誤進度,加班加點調試是常有的情況。在夏天頂著烈日、在溫度接近40度的高溫下,揮汗如雨;冬天冰天雪地,頂著刺骨的寒風,持續作業。有時遇到瓶頸問題,大家共同獻計獻策,積極討論的對策,經常有這樣的場景:大家圍繞在測試設備周邊,各抒己見,熱火朝天地討論著,時而觀點不同爭論不休,時而達成共識。在每個測試人員的筆記本電腦中,滿滿的能看到各類測試表單,里面詳細的記錄著日常作業的任務書、測試方案、測試記錄,最后形成的完整測試報告,每個環節都認真嚴謹。在每次測試前,要進行包括機械檢查、線路檢查、遙控器設置、接收機設置、飛控設置等多達幾十項的核對校準,各項都嚴格遵循標準執行。
由于公司提供的是行業應用級飛控,區別于消費級,它是真正干活的無人機“大腦”,對飛控的可靠性的要求比消費類無人機更加嚴格,應用在農用植保、警用偵查、電力巡查等領域,一旦摔機,將面臨無法繼續作業,無人機報廢的風險,所以在每套飛控交付到用戶手中之前,必須層層嚴格把關。
化繁為簡 事半功倍
隨著無人機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無人機應用日漸規模化,越來越多的訂單呈現批量供貨的狀況。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測試團隊通過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在地面站調試時,開發了“工廠模式”功能,“工廠模式”是專門為需要批量適配飛控的無人機廠家提供,把原先復雜的適配過程變的簡單化,將調試好一套飛控后的參數“復制”到其他同型號機型中,無需重復設置,只需簡要調參。過去每臺飛控適配到無人機上需要30-45分鐘,要對每一項參數逐一設置,現在使用“工廠模式”,僅需15分鐘,效率翻倍。在這化繁為簡的背后,凝聚了研發測試團隊每個成員的心血。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每一個高品質飛控的誕生與無距人嚴謹的工作態度密不可分,無距研發測試團隊只是公司的一個縮影,完美的詮釋了無距人嚴謹細致、積極進取、持續創新和追求卓越的可貴品質。每個飛控像無人機“駕駛員”一樣承載著他們飛行的夢想,去實現翱翔藍天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