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SDK 也是 H520 軟件升級的一個環節。
年初發布 H520 的時候,YUNEEC 就宣布了開放 SDK 的計劃。張昭智先生表示,他們從 1 月份起就已經和多個戰略合作伙伴(包括 Pix4D)合作,針對應用場景進行功能的開發,不少功能從 α 版本就開始在使用。不過因為每個 SDK 發布后都需要經過大量論證,確保不會影響飛機安全性能,所以還沒有完全開放給公眾使用。
談到 SDK 開發者中企業和個人開發者的分工,YUNEEC 的思路看上去似乎又有些超前。高集成度是近兩年來行業級無人機的一個重要趨勢,以前需要 1000mm 軸距大八軸搭載微單、單反相機執行的任務,現在一臺軸距 600mm 左右的四軸無人機就能完成,云臺相機的體積也隨之縮小,地面站功能越來越豐富。目前深度定制的研發狀態下,無人機廠商的研發成本和交付速度方面壓力很大,且在滿足專業深度需求的同時難以帶來一定的規模效益。
伴隨著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YUNEEC 目前在做的是把精力集中在了飛機硬件和 DataPilot 操作系統的研發上,而在軟件方面留有更大的彈性空間給到第三方開發平臺或者用戶。
目前 YUNEEC 在軟件方面則是通過開放 SDK,跟商業合作伙伴以及個人開發者一起拓展 H520 的應用場景。出于安全和產品質量方面的考量,商業合作伙伴是 YUNEEC 的主要合作對象。個人以學習為目的的開發項目,未來主要會通過 PX4 飛控的相關論壇進行推廣。
有別于主流行業級無人機“輕量化”的機身,三款兼顧不同應用的云臺相機,面向行業級用戶重新定制的 DataPilot 自動任務規劃軟件,以及開放的 SDK 構成了 H520 給很多人留下的主要印象。這樣的設計還是第一次出現在 YUNEEC 的產品上。在此之前,這家遠離無人機之都深圳的上海無人機公司還沒有真正涉足過多領域行業級無人機。
從YUNEEC 選擇推出這樣一款小型商用無人機上,我們可以看到其在開拓行業級市場過程中基于飛行安全穩定的基本需求之上對于研發成本和用戶需求的平衡考量。
輕量高效的設計,背后是行業應用需求泛化
隨著 Dobby、Mavic Pro 兩臺無人機的先后發布,消費級無人機已經開始了小型化的路線。那么行業級無人機呢?
一味地追求小型化肯定不是行業級無人機的重點,畢竟行業級無人機作業環境復雜,在衡量便攜和性能的時候,行業級無人機開發商往往會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無人機的性能上。
其實做“小型”并非是 YUNEEC 在性能和體積上的一個取舍。實際上行業無人機做大并不難,做小卻很具挑戰。H520 小型化的機身設計是基于 YUNEEC 目前的產品狀態和用戶需求而考量的。通過承襲臺風H成熟的六旋翼的無人機飛行平臺,加之硬件上的升級(飛控、FOC、5 槳模式……),自動化軟件的配備(datapilot),H520 在可靠性、穩定性以及適用場景方面的綜合性能已經可以滿足比較多一部分企業用戶的需求。于此同時,小型化的機身也帶來更好的便攜性、更好的互動友好性。
事實上,隨著無人機的價值開始得到各行各業用戶的關注,行業級無人機的使用需求也出現了泛化的趨勢。以往談到行業應用無人機,我們一般都會想到植保、電力巡線、刑偵和救援?,F在已經有一些建筑公司開始使用無人機監測工程進展,通信運營商也已經有了使用定制無人機在地震災區架設臨時通信網絡的案例。
而這一部分行業級用戶,其對于無人機的功能需求并非特別復雜多樣,這也就注定了其在設備采購時首先考量并不是最貴、最強大的無人機。一方面深度定制無人機搭載過度復雜的功能會增加使用者的操作難度和互動友好度,另一方面過剩的性能也可能會造成浪費。另外,一部分行業用戶面對過度定制化的行業無人機產品形態,其尚未意識到這些如同“變形金剛”一般的具有強大功能的無人機之于其本身較為常規應用之間的需求連接。對于這一部分用戶,行業更需要打破其對行業無人機的過度功能配載的使用顧慮,不斷去做市場培育和開發。
張昭智先生表示,在開發 H520 之初,他們就希望推出一個 2000-3000 美金的產品,H520 上市后美國區正式售價為 1999 美元至 4699 美元,恰好就在公司設定的價位范圍內。
可以看出 YUNEEC 正是在基于對歐美市場需求的深度調研基礎上。一方面通過自動化的任務操作減低使用者的技術門檻;另一方面通過更具便攜性的機身設計滿足快速作業響應的需求,與此同時將價格調整在更多用戶所能接受的范圍內。
所以 YUNEEC 選擇的策略,不是開發性能逆天,足以拿來炫技的行業級無人機,而是找準這一部分獨立于傳統植保、刑偵救援之外更為廣泛的行業用戶需求。通過 H520 這樣一款輕量高效、互動友好的產品,用簡單的產品形態滿足盡可能廣泛的行業應用需求。
用戶思維帶動技術創新
最近好些年,無人機行業經歷了幾個比較大的轉型。
第一個轉型是從發燒友自組無人機轉向到手即飛的無人機;第二個轉型是無人機小型化;第三個轉型則是無人機智能化。YUNEEC的思路也在跟隨著行業不斷變革。
YUNEEC 智能化最典型的例子是 臺風 H RealSense 版。與英特爾的合作讓用戶看見了人工智能和機器視覺簡化無人機操控的意義。此外,自動化、智能化的改進同樣出現在了 H520 的 Datapilot 上。
這些技術創新,無一不再技術層面提高了產品的易用性和性能。那么,又有什么因素促進了這種技術升級呢?
答案是研發和市場拓展思路的轉型。在討論 Datapilot 的時候,張昭智強調過 YUNEEC 各地團隊與用戶合作的重要性,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都在研發過程中進行了充足的消費者調研:
H520 天生就是給行業用戶的設計,我們開發了一個新的遙控器控制系統,這套控制系統也是我們三個研發中心(歐洲、硅谷、上海)專門為行業應用用戶度身定做的操作系統。
前文說過,H520 的定位是一臺輕量高效的行業級無人機,它也許不是性能最強大的行業級無人機,卻是一個能夠低成本,可以快速上手的行業級無人機。畢竟 H520 是在 Typhoon H 的基礎上打造的,前者的性能和穩定性已經在 2016 年得到了大量的驗證。有了成熟的產品平臺和研發能力,只有不斷圍繞著用戶的需求去開發,才能實現最高的研發效益。
作為行業級無人機的「后進者」,期待這種產品開發和設計的新思路能夠給 YUNEEC 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據了解,YUNEEC 會和包括英特爾在內的,能夠幫助他們實現更好的自動化飛行的領先公司和研究機構合作,持續完善產品,引用更多人工智能的技術到產品上。
張昭智先生表示,YUNEEC 一直和知名廠商合作,例如和 H520 同步發布的 CGO ET 熱成像相機,就是和 FLIR 聯合開發的產品。未來 YUNEEC 還有可能推出多光譜、更大畫幅的相機。
在采訪的最后,張昭智先生還跟愛范兒展望了一下無人機的未來:
行業應用無人機的核心商業價值,是替代高成本的解決方案。在一些勞動力稀缺的國家,特別重視生產工具的國家,或者是非常關注生產結果的精確性的國家里,無人機可以和很多自動化機器一樣被應用到不同行業,逐步替代人,從而可以在更加復雜的環境中更加高效的工作。
H520只是 YUNEEC 第一代商用級產品的量產階段 ,伴隨著研發體系的健全和完善,相信可以有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