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中國最大武裝無人機“彩虹5”。(圖源:網絡)
印度媒體近日刊文聚焦中國快速崛起的無人機制造技術,文章稱,中國作為世界無人機技術的領頭羊,在無人機領域的成功模式難以被模仿。另據《澳大利亞人報》報道,美國陸軍備忘錄認為中國生產的大疆無人機存在“網絡漏洞”,隨后美國陸軍“全面停止使用大疆無人機,且卸除其所有應用程序,移除所有電池或儲存影音”。隨后,美國媒體質疑稱,這或許是美方對中國無人機快速崛起的“忌憚”。
其實,無論是“艷羨”還是“忌憚”,都從側面反映出世界對中國無人機發展的關注與認可。近年來,中國在無人機領域突飛猛進,商用無人機在全球市場處于壟斷地位,軍用無人機也居于世界前列,并將引領空中戰場新趨勢。
商用無人機
居于全球市場壟斷地位
中國在商用無人機制造領域居于全球市場壟斷地位,大疆、零度智控、億航智能等中國無人機公司巨頭每年量產數十萬架無人機,占據該領域85%的全球市場。有資料顯示,作為無人機發展最快的中國,早在2016年,大疆就把第一家海外旗艦店開進了韓國首爾西部的弘大,并在韓國設立了世界上首個室內無人機演示場,以瞄準世界上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在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某參展工程師稱,中國商用無人機質量好、價格低,技術保留少,后期服務完善,在中東與非洲國家市場廣闊。
市場需求細分化、精準化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發展,細分市場領域的需求增長,無人機的應用正展現出越來越豐富的可能性。當前,商用無人機已經針對影視制作、農業植保、線路巡檢、檢災救災、資源遙感、攝影測量、森林防火和物流等任務需求精準化投產。除此之外,各式無人機的性能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有些警用無人機加掛了催淚瓦斯甚至是榴彈發射器;電力航線除了用無人機巡查線路、在復雜地形假設線路之外,還加掛噴火器燒除輸電線上的雜物;華為等通訊企業則嘗試將無人機作為應急通訊基站使用。
軍用無人機
集群化展現超強威懾力
前不久,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完成了119架無人機集群飛行試驗,無人機彼此聯系協調、尋找、確認,對目標展開攻擊。它們依靠數量可以淹沒敵人的防御系統。印度媒體稱,目前沒有應對3D打印出來的一次性無人機集群的辦法,激光武器倒可能是一個辦法,如果雷達可以發現無人機集群的話。不過,一旦被發現,無人機集群可能散開,再以小數量重新集結,讓敵人的防御時效。“理論上,作為一種威懾武器,這種集群在成本、效率和建立緩沖地帶的能力方面是無與倫比的。”
未來的作戰在規模、范圍和影響方面很可能是非對稱的,打造讓敵人防御系統無法招架的無人機集群是一項必須之策。近日北京航展上出現了西北工業大學無人機研發部門倡議并付諸試驗飛行的無人機集群,這些編組成集群的無人機一旦裝載導彈或其他武器,就能執行復雜且大規模的空中攻擊任務,甚至有可能在處于相對技術劣勢的情況下,單純依靠大機群的數量優勢來突破對手防御。有分析稱,這種在未來極可能付諸實現的無人機集群作戰形式,或將引領未來空中戰場的新潮流。
多機型、高性能維護國防安全
近年來,為了更好的維護國防安全,中國大力投入無人機技術研發,打造了一批性能極高、多種機型完備的軍用無人機。有報道稱,中國已發展出“龍”系列、“鷹”系列、“影”系列、“兵”系列和無人直升機系列共五大系列重點高端軍用無人機產品,其中“翼龍Ⅱ”和“云影”是軍用無人機里的超人氣產品。“翼龍Ⅱ”無人機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研制的一款中空、長航時、偵察打擊一體化多用途無人機,長11米,高4.1米,翼展20.5米,共有6個外掛點,最大外掛重量可達480公斤。“翼龍Ⅱ”最大起飛重量4200公斤,飛行速度最快可達370千米/小時,飛行高度最高可達9000米。“翼龍Ⅱ”無人機可連續不間斷執行任務20小時,適用于軍事任務、反恐維穩、邊境巡邏和多種民事用途。作為中國首款高空高速察打一體外貿無人機,“云影”適用于高空遠距離偵察和精確打擊。據悉,“云影”無人機可多機組隊,建立無人機空中作戰網絡,并能夠進行自主攻擊,有效提高攻擊準確度,縮短從發現到摧毀目標所需的時間,另外,由于多款先進技術的應用,“云影”無人機具有較高的氣動與結構優勢。據該機總設計師透露,“云影”無人機能在14千米高空巡航,能在邊防偵察以及中低烈度作戰中發揮出極大優勢。
除了察打一體無人機,中國軍用無人機還有多種機型。如偵察無人機、反輻射無人機等。ASN-215和ASN-212這兩款偵察無人機都可以裝載具有高分辨率的航空照相偵察設備,對目標區域實施面積監控和定點監控,它們具有衛星定位和無線電定位能力,是執行戰術性近距離戰場偵察任務的利器。ASN-301反輻射無人機在2017年建軍節閱兵中首次亮相,它采用活塞動力,使用固體火箭助推起飛,配有紅外自導彈頭、先進的計算機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可以沿著設計好的軌道飛向敵方雷達并實施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