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農業部、財政部和民航局聯合印發通知,決定2017年在浙江等6個省市啟動實施農機購置補貼引導植保無人飛機規范應用試點,為引導植保無人飛機(亦稱農用遙控飛行噴霧機)技術開發和規范應用,助力農業綠色發展。
前言:2017年飛防行業經歷風起云涌的變化、飛防人晝夜不分的作業實踐、在農戶心智中留下背影等,沐浴國家政策的關懷中也迎來騰飛的春天,三部聯合印發通知扶持飛防行業的發展。
從《關于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引導植保無人機規范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中,哪些內容會引起飛防人的深思和熟慮。
解讀:試點意義與目的
試點意義和目的:植保無人飛機作為農業生產應用領域內的新型產品,兼具農業機械功能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特征,技術結構復雜,安全性和使用管理要求高,要正確處理促進推廣和規范管理的關系。
解讀:促進推廣和規范管理本身是一個矛盾體,不能盲目補貼加速行業膨脹泡沫發展,也不能一刀切扼制行業前進的步伐,因此在上述矛盾中尋求兼顧平衡的解決之道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中:探索建立由生產企業自主負責的植保無人飛機操作人員培訓考核制度,為解決業內混亂的培訓機構和方式的現象進行接地氣大膽探索,而生產企業自主負責培訓考核對研發企業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
解讀:試點區域選擇
試點區域選擇:統籌考慮相關省份意愿和有關部門意見,選擇浙江(含寧波)、安徽、江西、湖南、廣東、重慶等6個省(市)開展試點。
解讀:浙江、江西、湖南三省飛防行業發展迅速,在水稻、油菜等農作物飛防植保積累豐富的經驗,浙江、廣東、重慶都有相關的植保無人機研發生產企業;補貼政策、作業經驗、研發生產企業三方面相輔相成,希望各試點積極穩妥探索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
解讀:試點產品及其生產企業條件
試點產品技術條件:空機重量不大于116千克,起飛全重不大于150千克,載藥量10升以上;有操作人員身份密鑰接入裝置,能夠做到經密鑰連接后方可作業飛行;加裝有飛行控制芯片、電子圍欄、避障系統軟件、作業飛行數據實時記錄存儲設備和施藥作業系統。
試點產品生產企業條件:建立有智能化管控平臺,能夠對其產品的作業飛行實行遠程實時監測、安全管控;擁有健全的植保無人飛機操作人員培訓考核體系,有較強的培訓師資力量。
解讀:植保無人機作為產品有硬件和軟件兩部分,通告中對植保無人機硬件要求目前市場上基本上都達到要求;
軟件方面主要是兩個方向:
一是:身份秘鑰、數據記錄存儲設備、電子圍欄等涉及到植保無人機智能化管控平臺建設;
二是:施藥作業系統目前沒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目前比較成熟是蠕動噴灑系統智能變量噴灑技術。
產品生產企業要求:智能化管控平臺和培訓考核體系,這兩方面對于植保無人機研發生產企業來說都能實現;
但是智能化管控平臺要和飛控研發相結合,培訓考核體系與生產銷售企業相關,而市場上植保無人機整機研發企業鳳毛麟角,這對于組裝的植保無人機及生產企業是否納入補貼有待進一步明確。
解讀:補貼對象條件
補貼對象條件:補貼對象為從事植保作業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主要包括農民(農機)專業合作社、植保作業組織、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組織等,對個人購置植保無人飛機暫不予補貼。
解讀:補貼對象為從事植保作業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對于個人購置植保無人飛機暫不予補貼。飛防植保服務的出路在規模專業化作業,從實際情況來看規模化團隊的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困擾團隊和企業的發展。
對于農業成產經營組織進行補貼,降低規模化團隊運營風險,加快個體飛防人的抱團發展成立相關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摸索規模化飛防團隊運營模式。
總體來說:三部聯合印發通知對開展植保無人機農機購置補貼,這是對飛防行業高度的肯定和認可,也是圍繞促進推廣和規范管理兩方面積極的摸索和嘗試:
預示著促進推廣和規范管理要成為未來來行業發展的主題,指出智能化管控平臺、培訓考核體系、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等方面建設是飛防行業前進的方向,這對于研發生產企業和飛防人是一次機遇也是挑戰。
【說明】 本文轉載自極飛學院專欄《小玉視角》。極飛學院是極飛科技成立的無人機技術和現代農業知識分享平臺,包括“線上知識服務”和“線下操作培訓”兩部分。極飛學院在現代農業知識服務領域有重大影響力,不斷邀請農業科技專家、學者和實踐者入駐并分享成果。目前,極飛學院擁有超過50000名注冊學員,文章與教材的總閱讀量突破500萬,讓25萬新農人接觸和學習到無人機技術和精準農業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