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農委、財政局和民航重慶監管局發出通知,今年10月30日至明年3月30日,在全市試點農機購置補貼引導植保無人機規范應用,助力農業綠色發展。

據介紹,此項改革是落實國家的統一部署,日前,農業部、財政部和民航局統籌考慮相關省份意愿和有關部門意見,選擇重慶、安徽等6個省(市)開展試點。浙江、江西、湖南三省飛防行業發展迅速,在水稻、油菜等農作物飛防植保積累有豐富的經驗,而浙江、廣東、重慶都有相關的植保無人機研發生產企業,補貼政策、作業經驗、研發生產企業三方面相輔相成,國家三部門希望試點地區積極穩妥探索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
《通知》明確,補貼對象為全市范圍內從事植保作業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包括農民(農機)專業合作社、植保作業組織等,對個人購置的植保無人飛機暫時不予補貼。補貼以定額的方式進行,每檔產品補貼額按不超過該檔產品今年市場銷售均價的30%測算,2017年度補貼試點資金總量控制在1000萬元內。
補貼對象須擁有一定數量的經試點產品生產企業或專業機構培訓合格的操作人員;有相對健全的植保無人飛機運營管理制度體系;在申報補貼前,已按照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完成實名登記或國籍登記,已投保財產損失險和第三者責任險,已完成一定規模的植保作業量等。
補貼的試點產品須具備空機重量不大于116千克、起飛全重不大于150千克、載藥量10升以上等六項技術條件;試點產品生產企業也須具備建有智能化管控平臺等三方面條件。
《通知》規定,購機者購機并在全市轄區內單機完成植保作業面積200畝以上的才能申報補貼,申報時須向鄉鎮(街道)農業服務中心提供購機材料、作業合同、作業量證明等資料。產品申報審批按照企業自主申報、市級研究審定的程序進行。
據了解,我市將公布試點產品、補貼標準、操作方式、受益信息、作業信息等情況,公告試點產品技術優勢、安全使用風險等提示信息。將實施市、區縣、鄉鎮 “三級監管”,對產品質量不穩定、用戶投訴較多或售后服務不到位的,給予約談告誡、限期整改、暫停補貼、取消補貼資格及列入黑名單等處罰。
ntent="" img="" util="" repeat="" scroll="" display:="" opacity:="">
ntent="" img="" util="" repeat="" scroll="">
ntent="" img="" util="" repeat="" scroll="">
|
ntent="" img="" util="" no-repeat="" scroll="">
|
ntent="" img="" util="" repeat="" scroll="">
|
ntent="" img="" util="" no-repeat="" scroll="">
|
ntent="" img="" util="" repeat="" scroll="">
|
ntent="" img="" util="" repeat="" scroll="">
|
ntent="" img="" util="" repeat="" scroll="">
|
ntent="" img="" util="" repeat="" scroll="">
|
ntent="" img="" util="" repeat="" scroll="">
|
ntent="" img="" util="" repeat="" scroll="">
文本轉語音功能僅限200個字符
ntent="" img="" util="" repeat="" scroll="">
ntent="" img="" util="" repeat="" scroll="">
免責聲明:凡注明來源全球無人機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