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巴西和阿根廷,都發生了多起無人機干擾商業航班運營的事故,好在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這也向當地政府提出了“如何落實相關監管措施”的命題。
南美頻發無人機"擾航"事故/圖 來源網絡
近日,因一架無人機闖入,巴西圣保羅孔戈尼亞斯機場運營受嚴重影響。機場臨時關閉兩個多小時,多架次航班臨時改線或取消,不少旅客被滯留機場。
在同樣位于南美的阿根廷,一架飛機日前降落到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的豪爾赫·紐貝里機場時與一架無人機相撞,幸好飛機最終安全著陸,無人受傷。
無人機干擾商業航班的事故頻繁上演,引發擔憂。而事實上,不少國家已針對無人機飛行出臺相關法規,比如巴西政府規定,無人機飛行過程中遠離人群至少30米,無人機必須保持在操作者可視范圍之內,并對無人機飛行高度和區域設限。但目前無人機違規飛行依然呈上升趨勢,業內人士稱,由于目前無人機操作難發現、難阻止、難問責的特點,監管措施的落實面臨較大挑戰。
巴西航空工會主席阿德里亞諾·卡斯塔尼奧:關于無人機的法規非常清晰,也非常嚴格。但無人機的使用者很多時候卻無視規則,打法律的擦邊球,將民航飛行以及乘客置于危險境地。政府在接下來應切實加強對無人機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