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時代,機器人、無人機、無人車已經是科技界的常見品。相對應的,一些相關技術、核心部件也逐漸受到關注,激光雷達正是其中之一。
激光雷達,英文全稱為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簡稱LiDAR,即光探測與測量,是一種利用主動光學探測周圍環境,返回外部環境物體的輪廓,形狀和距離信息的傳感器。通過它能夠建立完整而精密的三維立體地圖。
科技巨頭們正在關注激光雷達領域。據媒體報道,蘋果公司的科學家研究了如何讓自動駕駛汽車在少用傳感器的情況下,更好地識別騎行者和行人。蘋果稱,借助新軟件,在只使用激光雷達數據偵測騎行者和行人方面,能夠獲得“十分令人鼓舞的結果”。
2016年中國汽車工程學年會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對于自動駕駛的規劃目標為:2020年,輔助與部分自動駕駛市占率50%,2025年高度自動駕駛市占率15%,2030年完全自動駕駛市占率10%。作為視線自動駕駛的關鍵部分,激光雷達開始顯得舉足輕重。
“激光雷達是機器人的眼睛”,北醒CEO李遠博士告訴我。
北醒創始人、CEO 李遠博士/圖 來源網絡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公司專注于固態激光雷達的研發和制造的企業,2016年秋,北醒完成了來自順為,IDG資本和科沃斯的A+輪融資。在前不久的硬蛋&英特爾機器人生態大會上,北醒CTO疏達稱,北醒公司的激光雷達產品已經量產,產品出貨量累計已達萬臺。明年有望突破十萬臺門檻。
機器人之眼和智能硬件的三個時期
機器人之眼,是北醒對于激光雷達的定義,很貼切。
說到機器人之眼,不得不提及激光雷達得以發展的背景。因為激光雷達雖然是一個獨立的智能硬件,但更多時候是和無人機、機器人有著依附關系。在人工智能時代沒到來之前,人們是不需要激光雷達的,或者說,機器人不需要眼睛。
北醒CEO李遠博士把智能硬件的發展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80年代的PC時期。那個時期的特點是硬件是完全不動的,大的臺式機不可能動起來,也不需要動,所以根本不需要眼睛。臺式機作為一個不動的設備,只需要人工輸入程序,然后PC給程序一個反饋,幫助人們去處理一些日常事務。“其實它還是有智能的,不能說它沒有智能,不需要眼睛,是因為它不需要動”。
第二個時期,是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設備,或稱為移動時代。李遠表示,移動時代在過去十二、十五年之中風起云涌,其實iPhone 1到今天剛剛十年零五個月,這意味著智能移動時代也只有十幾年的時間。“這個時代是什么特點呢?是人帶著它動,就是我要行動我會帶著它動”。
但是,李遠表示,在第二個時期人帶著設備動,其實攝像頭就足夠,因為設備本身其實是靠人眼來去判斷走路,攝像頭只是輔助。比如我走到這里拍照,或是坐到這里視頻會議,只能設備并不承擔行動的責任,它只承擔輔助的照相、視頻等功能,直到第三個時期。
第三個時期,是硬件的智能時代。李遠說,在這個時期,設備本身開始行動了,比如無人機、機器人,比如無人駕駛。也就是說,只有到硬件智能時代的時候,機器才有對于眼睛的需要,才需要一個類似于人眼一樣的機器眼來輔佐行動。“這個時候大家發現好像激光雷達有作用了,在前兩個時代,你說你拿個PC,裝個激光雷達干嘛用”。
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激光雷達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4-2016年,中國激光雷達市場規模由1.31億元增長到了1.79億元。
為什么激光雷達能成為眼睛?
視覺相關的設備有不少。據了解,市場目前主流的“眼睛”有四類——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超聲波雷達、攝像頭。為什么激光雷達被當做機器人的眼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