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植保無人機服務不賺錢是大多數植保服務運營商的常態。業界皆知,無人機植保最大的問題是成本高,為了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無人機功能方面大做文章,但并沒有因此而獲得實際盈利增長。但其中不乏有一些植保無人機企業經過多方調整開拓新方向,使整個市場看到了曙光。
珠海羽人共享服務站
據了解,珠海羽人預計2018年將在廣東省田間地頭率先推廣流動式共享農用無人機服務站,使用共享無人機進行施肥噴藥作業。
據介紹,該共享無人機服務站2018年將會在廣東部分農場、農創園以及有條件的田間地頭正式推廣。屆時,當地農技人員或新型職業農民只要掃二維碼、刷APP就可以打開集裝箱門,使用無人機甚至使用配制好的農藥或化肥。
2017年12月5日,天翔航空在深圳召開新產品、新基地、新戰略內部發布會。
天翔航空“全新”亮相
廣州天翔將總部基地遷至深圳南山科技園,將極大的有利于吸引更多高端技術研發人才。發布全新一代16L級別植保無人機產品。
“四年磨一劍”——“瑞”R-16繼承天翔獨創的機身藥箱一體化方案,通過結構布局優化、整機減重、碳纖+鋁復合等設計,機身強度進一步提升,提升效率提高25%。另外,新一代產品在精準噴灑控制、飛行控制、配套電源管理技術、安全避障、智能管理平臺、等方面創新提升,同時,還提供了新的農業精準作業方案。
安徽全豐航空公司正式成立,標志著全豐航空的大開拓時代正式來臨。
標普全豐打開南北航空植保服務網
安徽全豐航空正式成立之際,由標普農業打造的十萬名飛手培訓基地也正式在安徽全豐航空建成。
標普農業服務平臺將尋找有意投身飛防的貧困人口、返鄉青年、退伍軍人、返鄉高校畢業生,在未來三年安徽全豐航空將培養十萬名新型職業農民--飛手,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搭建區域性農作物立體植保網絡,推動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貢獻力量。
2010年,中國第一架農業植保無人機由漢和研發成功并交付市場,開創了中國植保無人機行業先河。
漢和航空再次開創行業新起點
漢和航空面向農業應用的植保智能無人機電動直升機產品與項目獲得“2017世界物聯網金獎”,在世界物聯網史上與無人機行業應用的歷史上都開創了一個嶄新的起點。
截止2017年初,漢和植保無人機已成功申請專利67項,其中發明專利23項,大部分是無人機核心專利,在工程型單旋翼無人機領域里面僅次于北航,清華,位列第三,在民營企業位列第一,在農業工程型無人機領域里面全國第一,同時,由于所有核心部件是自主研發,在用戶使用及后續維修保障上也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大疆創新總裁羅鎮華接受采訪時表示:“無人機廠商在植保飛防這個產業鏈條里是不是應該掙錢,值得商榷。”
大疆創新:植保服務只為農民
羅鎮華分享了農業植保無人機的產業環節,并認為,賺取農業植保“創業者”的收益并不符合大疆的戰略,也不符合國家補貼的指導方向。在兩個月前大疆農業全系列產品進行了大幅度價格下調,目的也是在于降低植保隊的運營成本。
除了硬件環節不賺錢之外,大疆在售后、培訓方面加大了投入。據介紹,這也是旨在扶持植保創業者的舉措。羅鎮華認為在農業領域“不求回報”的投入符合大疆的企業文化,也與未來中長期戰略一致。
極飛科技的CEO彭斌說:“看到這個熱力圖內心很激動,因為我們當時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沒有想到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可以把中國的農業做這樣的改變。”
極飛科技首創AI故障預判功能
極飛科技發布了三款全新植保無人機,包括P302018、P202018、P102018款植保無人機,以適應不同農田環境,并首次將人工智能技術(AI)應用到植保無人機上。其行業首創的AI故障預判功能,依賴于極飛最新推出的天目XCope系統,無人機能在20米外識別半徑大于5厘米障礙物,主動近紅外光源,并支持夜間避障。
截至9月,極飛科技的設備營業額突破2億元人民幣,終于實現微小的盈利。預計今年底,極飛科技無人機設備的營收將突破3億元,是去年的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