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開展無人機與客機碰撞首次試驗,填補國內研究空白
12月8日,民航局在中航工業襄北試驗基地進行了無人機與客機碰撞的首次試驗,填補了國內這方面研究的空白。
航空工業航宇公司試驗部副部長、火箭撬試驗總指揮龔明生介紹道,此次試驗的運行速度是151m/s,相當于民機500米高度碰撞時的速度。
中國民航網絡電視視頻顯示,此次試驗是中等質量的旋翼無人機與客機風擋在典型速度下撞擊,結果客機風擋外層玻璃破碎。通過與仿真分析結果進行比較,無人機的制造材質、飛行姿態、飛行速度、體積重量以及客機被撞擊位置等,均會對客機機體結構的撞擊損傷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工信部發文強調推進國家級統一的管控平臺建設
12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上發出《關于促進和規范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圍繞民用無人機安全性和技術水平,強調推進國家級統一的管控平臺建設,建立民用無人機可識別、可監控、可追溯的技術管控體系,同時完善標準體系和檢測認證體系,建立一批有資質的專業服務機構。
《意見》提出,希望到2020年,民用無人機產業產值達到600億元,年均增速40%以上。爭取在民用無人機系統集成、自主飛行、智能避障、高精定位能力不斷突破,續航能力、安全性能有效提升,做到消費類無人機技術保持國際領先,行業應用類無人機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培育一批行業應用類無人機國際知名企業,形成2-5家掌握核心技術、具備世界級影響力的領先企業。
《意見》建議,要推動建立,引導企業通過加裝通信模塊、飛控軟件升級、預留接口或采用國家制定的統一傳輸協議等技術手段,將產品納入國家統一管控。未來,民用無人機產品將全部實現“一機一碼”,自動識別率達到100%,滿足接入管控平臺的功能要求。
《意見》還提出,將研究制定民用無人機數字身份識別規則、技術方案,實現“一機一碼”,利用移動通信網絡、廣播式自動監視系統或衛星通訊等方式,實現民用無人機可識別、可監控、可追溯的技術管控體系。
————————————————————
精彩報道回顧
————————————————————
遇難潛水員發現者回憶搜救:無人機潛到水下60米,拍到金屬反光
解密!1180架無人機在廣州《財富》全球論壇8分鐘表演背后
為了旅拍,他發了513封郵件詢問242個國家地區的無人機政策
深圳出臺“人性化”無人機管理意見,禁飛區不搞“一刀切”
南方都市報舉辦無人機立法研討會 專家強調空域劃分需更科學
一圖讀懂|南方都市報《全國無人機政策分析報告》
南方都市報發布《全國無人機政策分析報告》最高頻詞為“安全”
無人機“駕照”市場之亂:收費標準缺失,多種證照爭搶市場蛋糕
無人機“一刀切”有望成為歷史,分類標準引熱議
無人機暴改灰色產業鏈:突破極限性能,閑魚賣家15天收入近兩萬
低空空域開放信號釋放7年,無人機“上天難”促其再成焦點
實名登記系統修復漏洞,專家稱無人機監管關鍵在于落實到人
民航局開展無人機與客機碰撞首次試驗,填補國內研究空白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規則》發布:明確空域應當分類劃設
多省利用無人機監測大氣污染 “無人機+環保”會成為常態嗎?
起草人獨家解讀工信部無人機指導意見:推動建國家級統一管控平臺
出品:南方都市報無人機研究中心
撰文:南都記者 卜羽勤 饒麗冬
(原標題:無人機行業2017年終盤點:監管與發展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