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浩瀚的大海上,向來流傳著許多奇詭的故事,你一定聽過有關幽靈船的傳說:一些沒有水手操控的船舶,像幽靈似的在海上游蕩。不過,在不久的將來,你可能會對“幽靈船”這一曾經的“靈異事件”習以為常,因為隨著無人技術的廣泛應用,無人駕駛的“幽靈船”,必然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海面。
無人船是一種可以無需遙控,借助精確衛星定位和自身傳感即可按照預設任務在水面航行的全自動水面機器人。其小而靈活、隱身性好、性價比高、用途廣泛,可以作為傳統艦艇的重要補充,深受各軍事強國的青睞。
作業無人化、智能化,完成任務既好又快。無人船具有先進的自主控制技術,其環境感知、目標識別、數據融合、任務規劃、航行控制等環節均由智能感知中心、智能決策中心和執行機構自主完成。為其設定好航行路徑及作業任務后,便可自主航行、智能避障和執行任務,弱化了人的參與,從而將人從高強度的水上任務中解放出來。同時,由于作業過程受計算機控制,可以讓作業過程嚴格按設定執行,使得任務結果更標準、更精確。
結構模塊化,“七十二變”顯神通。無人船通常采取模塊化設計,船體作為一個平臺,其系統具有充分的通用性和自適應性以承載各類模塊,通過更換任務模塊就能使其完成不同的使命。因此,搭載不同的任務模塊,無人船可以完成從民用到軍用的“變身”。2014年,中國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發布的產品——“領航者”號海洋高速無人船,通過搭載不同的設備可應用于環保監測、科研勘探、水下測繪、搜索救援、安防巡邏乃至軍事應用領域,完成不同任務。
(資料圖)
高性能海上通信,充當“順風耳”“千里眼”。除了傳統的遠距離傳輸電臺外,無人船還配備了數傳、網橋、無線寬帶專網、衛通等多種通信手段,確保數據視頻實時傳輸。為了提高海上通信系統整體效能,并降低延時和費用,其先進的智能路由選擇技術會從諸多通信系統中選擇最優方案,不僅看得見,更看得清、看得準。除此之外,無人船還可以作為海上的通信中繼平臺,戰時在其他通信手段受干擾或被阻斷的情況下,能夠支撐建立有效的迂回路由,從而保證戰場信息的高速傳輸。
如果說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的出現推開了無人作戰的大門,那么無人船的迅猛發展讓人們離打造無人作戰體系的設想更近了一步。蘭德智庫關于無人機和無人船的對比報告顯示,無人機在速度上優勢明顯,而無人船的續航能力和負載能力更為出色,以二者為基礎構建無人作戰體系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在諸多智能化、無人化要素廣泛參與下,無人作戰體系可實現偵察探測——態勢感知——協同控制——精確打擊——戰場評估的自主控制,完成諸如情報收集、反潛、反水雷、電磁壓制、定點摧毀等作戰任務。早在2001年,美國海軍在瀕海戰斗艦作戰系統中就提出了利用無人艇、無人潛艇和無人機共同構成海軍無人作戰體系,目前無人作戰體系的構建也是各國競相研究的熱點。
當然,要實現無人作戰體系駕馭未來戰爭的夢想,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僅從無人船這單一要素來看,目前尚存在不少技術壁壘,比如:電子對抗功率較小,武器裝備火力較弱,續航能力有限,耐波性有限等等。標準規范方面,針對無人船的特點,有待研究出與之相適應的基礎技術標準、安全標準、管理標準、檢驗評價標準等。
前路雖然艱辛,但可以預見的是,繼無人機之后,無人船也將在軍事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