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無人機的高速發展,核心的動力提供者——智能電池,與行業的需求差距似乎越來越明顯。到底是什么制約了智能電池的發展?智能電池是否真的智能?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提升電池的使用效率和它的安全性?未來在智能電池的改進,主攻方向應該是怎樣的?
在不久前的“2017智能無人機控制系統峰會”上,深圳格瑞普電池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冰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以下是劉冰講話現場的整理內容:
格瑞普接觸無人機是從2008年開始,接觸智能化電池是在2011年,從我個人來講,這將近6年的過程中,我自己對包括行業、對電池的制造以及我們現在的研發方向,說句實話是不滿意的。不滿意的的原因,我自己總結,在現在的農業植保電池里面,無非用了三個概念,一個是被動的管理,一個是自我的管理,還有一個就是我們提供了一個簡單的協議。在應用的過程中,電池是不是能夠滿足行業?我個人感覺,我們離行業的需求,包括對行業配合的需求,差距還是蠻大的。所以從我們公司來講,從2017年開始,重新架構了我們的電子研發團隊,專門對無人機的BMS管理系統進行深入的再次的研發,今天借這個機會,我要跟大家匯報一下我們未來智能電池,我們的主攻方向,我們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在哪里?
作為核心的動力提供者——電池,從原生態的電池組,陸續發展到現在所謂的智能電池。智能電池的概念,推出來已經很久了,筆記本電池也好,手機電池也好,包括更多的可攜帶的移動設備,都運用到了智能的概念。無人機往下發展,對電池有更多的需求,在這幾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自己總結出現的一些問題,或者是大家的一些需求:到底是什么制約了目前智能電池的發展?無人機電池的木桶效應到底在哪里?
格瑞普董事長劉冰/圖 來源 宇辰網
簡單地總結一下,從無人機的智能電池概念2011年出現開始,到現在我們很多行業在運用這個方案的時候,其實差不多都用的是TI(Texas Instruments,德州儀器)和BQ(BenchmarQ)的方案,這類的BMS管理系統只是實現了對電池的監控、管理及一些通信的功能,尤其是應用場景的特點,智能電池內的電芯單元較少,我們的放電電流較低,外部使用環境比較穩定,這是在消費類無人機電池我們對BMS采取的一種做法。從原生態電池組過度到今天,我認為,這已經是一個里程碑似的進步了,但是如果我們將這樣的一個BMS的架構定義成一個真正的智能化電池系統的話,我覺得還是有些名不副實。原因在于什么?僅僅才實現了一個簡單的通訊、監控,還有一些計算功能,而且這些監控和計能能力本身還都存在一些先天的缺點。比如我們舉個例子,電量檢測的不準確,動態計算的不足,保護啟動的不及時。即便是我們能夠實現相對精準的測量,我們對智能電池系統,從根本上解決原聲態電池的一些短板效應,比如說,天生的電池個體的差異,如何來監管?充放電在整個現在的BMS過程中,我們現在還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均衡,因此想要保持無人機行業的高速發展,擴大植保無人機包括行業無人機的應用,首先要最大限度提升的,就是電池的使用效率和它的安全性。
就電芯而言,作為電池制造商,包括格瑞普和很多同行,大家都在不斷地提升單節電芯在化學性能、材料配方、制造工藝等方面的一致性,并最大程度地優化單節電芯的性能。但是因為電池新材料領域的研發,電池本身性能提升的空間,我個人覺得在未來的三到五年,這是一個瓶頸期,僅僅靠單純地提高單電芯的性能,是遠遠不能快速適應和匹配現代無人機行業的發展的。最早的初級智能電池本身,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的是電池系統的短板效應,這個短板效在理想的BMS管理過程中是可以分出的。解決短板效應,并實現真正智能化方案,在這個技術上,恰恰就是我們在很早以前就已經實施的一種應用技術,就是所謂的功率電子技術。
功率電子技術從上世紀50年代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將近70年的歷史了,是與現代計算機技術、現代通訊技術并駕齊驅的一個前沿科學分支,技術成熟程度已經相當高了。經過我們幾年的摸索跟準備,完全可以將功率電子技術融入到智能電池管理體系當中,在硬件架構上,實現能量轉換和能量互補,將短板系統轉化成一個冗余性,從根本上解決的就是短板效應。我們強調的是什么?冗余系統本身也是一個容錯系統。在這里舉一個例子,我們現代行業里大部分應用的都是12S的電池,在12S的電池運行過程中,到目前為止我們整個行業都不能避免的是,有任何一節單電芯出現低壓、出現零輻射現象的時候,在整個運用過程中,或者說BMS管理過程中,如何能夠屏蔽掉在飛行過程有一只電芯,或者在使用過程中多只電芯出現問題,這是目前我們電池行業的一個最大的需要突破的地方。如果將功率電子技術融入到智能電池的系統中,我們就可以構建一個冗余系統。智能電池系統的冗余系統主要體現在電池放電倍率上,高倍率電池在最大放電倍率和正常使用放電倍率之間,會有一個冗余數,這就是我們的智能電池具有一定的容錯能力,大大提升的是電池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一個12S的電池為例,把這個電池的冗余度和冗余系統做出來的話,也就是說我們對電池的管理并不是完全在于到底要用多少顆電芯,只要達到了用戶的要求和規定的功率,你要求的電池使用的一些我傳輸的能夠讓你認定的功率信號的話,我們就應該把這個電池視為可以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這些電池組如果可以正常的工作,肯定有人會問電芯的數量減少,難道不會導致電池組的電壓降低嗎,這恰恰就是功率電子需要解決的,而且又是完全解決的一個問題。
劉冰在現場暢談智能電池/圖 來源宇辰網
功率電子技術我們通過這種冗余電流的切換電壓,保持整組電池輸出電壓的正常,這樣的話即便是電池在無人機飛行過程中出現短板,只要電池綜合容量足夠,就能夠維持無人機的飛行。通過深度的監測并記錄電池組的歷史和當前的數據,可以對未來存在的不可控因素進行預測,降低電池組對外界環境的依賴,使智能電池系統能夠跟上甚至超過無人機飛控系統的發展。最后智能電池通訊功能不再僅限于電池和無人機之間的溝通,也不是電池和充電器之間的溝通,甚至要在未來建設一個電池的健康監測站。我們現在在美國的硅谷和西雅圖,已經與一些無人機公司建立試運營了將近有一年,就是電池的健康監測系統,希望在未來的一年甚至兩年的時間內,把這個系統導入到國內來,這是遠程的監控每一個終端客戶電池的健康系數,建立電池的健康指數,在控制比重里面,我們可以通過可觀性和可控性來描述一個系統。目前我們的智能電池雖然做到了簡單的可觀性,可通過電池芯片來管理讀取電池的部分信息,但可控性還只限于對短路、過壓、默充等狀態做一些簡單的運算,遠遠沒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化。智能電池系統未來要深入地做好可觀性和深入發展的可控性,對已經發生或者將要發生的問題通過控制理論有依據地進行補償。其實我們更要追求的是一件事情,如何對電池在飛行或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單電芯的問題,整組電池組如何對它進行補償?這是我們未來要追求,現在已經設立了簡單的可行性實驗在做的一件事情。
智能電池的發展可以分成三代,最早的一代是從模型完全演化過來的,就是我們說的原生態的電池,也就是電芯加上硬件,通過用電實行的過流、補充、保護;現在普遍應用的就是我們所謂的第二代智能電池,它的定位是電芯加硬件加軟件,對電流電壓電量計包括一些溫度的監測,對過流、欠壓、過充包括一些反接,包括一些打火的處理,進行一些簡單的通訊;作為我們格瑞普來講,在對行業分析過程中,我們覺得在2018年,要實現的是電芯加功率電子、加硬件加軟件、深度的監測,經過冗余的保護,保護電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除了與主機通訊以外,要實現遠程的通訊,更多的去監測電池在未來的發展。現在在我們所有的BMS里,被動的均衡,簡單的對單獨電芯的電化學性能的監控,是遠遠達不到未來無人機發展的方向的,所以我們在下一個目標里面,真正地實現在電芯內部的主動均衡,配合充電器,配合整個無人機的飛控系統,更好地提升電池的最大效率。
可能在座的很多行業內里的朋友們會發現,我們智能電池的電量計的使用.我問過很多人,大家到底對智能保護的電量計真正的要求是什么?你要電量計是為了什么?更多的朋友會告訴說,我的電量計是要給飛控存積一個電壓信息,我們要測試它什么時候回來。其實如果說作為電池來講,我更要精準的提示你,你可以回來,你要注意了。我覺得在成本控制上,和整個跟飛控在主動溝通的過程中,這才是可能比電量計更完美的。
所以在今年,作為格瑞普來講,我們更多的是要重新定義,在這個行業里,智能電池的BMS真正的功能,真正的是要理解我們的用戶對這塊電池提出來的需求是什么,而不是依賴于幾年前,一個行業的消費類無人機所定義出來的一塊所謂的BMS——大家針對這個BMS的內容,向行業應用的各個行業里去定義BMS。我覺得今年,應該是我們要重新定義智能化電池向模塊化電池系統過度的一年,這是我個人的一些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