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Q-25“”無人機
[據《航空周刊》網站2018年1月4日報道]波音公司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個短片,展現了公司為參與美國海軍MQ-25“黃貂魚”競標的原型機,這引起了一個疑問:為什么艦載無人空中加油機的設計看起來如此隱身。
答案可能在于美國海軍最初對艦載空中加油系統(CBARS)的長期需求,但明顯波音公司的設計與20世紀80年代諾格公司的“默藍”隱身驗證機相似。
波音12月份發布了MQ-25的第一張圖片,立即對其設計的MQ-25的進氣道位置提出了疑問。早期藝術家對艦載型無人機概念的印象是把進氣口安裝在機身上面,類似于通用原子公司的“復仇者”。但是從正面看波音公司的MQ-25的進氣口并不明顯。
最新視頻中的進氣口也不明顯。事實上,似乎沒有進氣口,其存在的唯一線索是原型機的機身中間有一條黑色線條印有“飛機進氣口危險”字樣。這表明波音公司設計的MQ-25在其背面有一個內埋進氣口,因此看上去特別平整,類似于“默藍”。
“默藍”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和美國空軍用于驗證隱形飛機的設計可以是曲面的,并不需要完全像洛馬的“有藍”和F-117的多面板構型。諾格公司為“默藍”研發的技術應用在了平滑彎曲的B-2隱形轟炸機上。
“默藍”的頂部安裝的進氣口可能是隱身的,但啟動很難,在飛機前停了一架C-130,用其螺旋槳氣流來促使氣流流入已啟動的發動機中,進氣道也會出現氣流分離。
“默藍”的發動機尾氣從位于V型尾翼之間的狹縫尾噴管排出,波音的MQ-25好像也是如此。“默藍”的機翼和尾翼沒有后掠,但是波音的無人空中加油機好像有。
為什么?隱身并不是海軍對CBARS的要求之一。CBARS的前身是無人駕駛航母彈射監視打擊系統(UCLASS)。但經過漫長而激烈的爭論之后,UCLASS被降級為無人加油機,并且不要求具備隱身性能。諾格公司在其前身UCLASS項目中制造和試飛了飛翼布局的X-47B,在看到最終的征求建議書(RFP)后,退出了CBARS的競標。在X-47B基礎上發展的隱身平臺不能滿足海軍需求,可能是諾格退出競標的原因之一。
波音公司設計的MQ-25可能在競標UCLASS項目時就已經具備了隱形性能,并且經過多次需求變化后仍保持其外形。這可能是波音公司賭定,美國海軍一旦在航母上部署“黃貂魚”后就會希望將這架飛機從無人加油機發展為更加強調隱身能力的監視/打擊裝備。
在視頻中可以看到反應隱形特征的另一個標志是攔阻勾,攔阻勾收起后藏在機身里面。但波音原型機的起落架門艙和檢修面板上沒有鋸齒狀邊緣,存在鋸齒狀邊緣是隱形的另一個典型特征。
注意到的其他設計特征。波音公司的MQ-25原型機在機頭上有三個空氣數據傳感器,但它們是探頭,而不是X-47B上使用的齊平傳感器(flush sensors)。在扁平的機頭下面還有一個攝像頭,大概是在起飛和著陸時向地面操作人員提供視野。
主起落架向前收縮進入機翼內側的機身,機翼折疊正好可見,上表面從機翼根部出來的接縫和凸起,大概是鉸鏈和制動器。在機翼前緣的機身周圍還有一個明顯的垂直連接,其原因很不清楚。(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 張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