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AOPA權威數據顯示,全國無人機駕照持證人數由2015年的2142人增至2017年的22743人。與此同時,無人機市場也呈現快速發展趨勢。工信部發布的《關于促進和規范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顯示,到2020年,民用無人機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產值將達到600億元,年均增速40%以上。合法、職業的飛行漸漸成為這一領域的發展趨勢。
2017年的無人機行業有喜有憂,喜的是產業發展日趨成熟、市場規模持續擴張;憂的是無人機“擾航”事件頻發,“黑飛”問題愈發嚴峻。展望2018年,無人機行業在市場、政策等因素影響下,有望實現積極轉變。
曾幾何時,我們聽說的無人機還只是“軍中雄鷹”;曾幾何時,我們以為的無人機還只是簡易航模。伴隨著消費級無人機產業的飛速發展,民用無人機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無人機的概念才真正開始明晰、豐富起來。
2017年,無人機行業再度實現了重要跨越,在研發創新、商用落地、標準規范、法律法規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特別是在“黑飛”、“擾航”等事件頻發的影響下,無人機監管措施不斷收緊,管理法規完善進程持續提速,不僅有效維護了公共安全與航空安全,更從源頭規范了無人機行業的發展與無人機產品的使用。
如今,2018已經到來。新的一年里,在技術、市場和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下,無人機產業將會發生新的轉變,以下四大趨勢值得業內關注:
趨勢一:無人機更為智能
民用無人機之所以能夠取得快速發展,就在于機體、飛控、動力、通信以及信息等核心技術不斷突破,從而降低了制造成本與行業門檻,最終體現在產品的價格與性能上。不過,無人機市場的飛速擴張也使得無人機的應用愈發廣泛,導致無人機需執行任務進一步復雜化、多樣化。
為了使無人機能夠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滿足各行各業的不同需要,在工信部發布的《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對無人機的智能化發展進行了明確規劃。
從2018年開始,無人機將持續向智能化升級,在智能避障、自動巡航、自主飛行、群體作業等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上加大投入,并開展智能飛控系統、高集成度專用芯片等關鍵部件的研制。
趨勢二:工業級無人機加速崛起
2010年以前,受限于技術、價格等因素,我國工業級無無人機市場規模不大,發展速度也較為緩慢,僅僅在地理測繪、災害救援等少數領域得到應用。近年來,在消費級無人機爆發的積極形勢影響下,工業級無人機市場也獲得了快速增長。
工業級無人機的技術瓶頸主要在續航、載重、穩定性等技術方面,在相關企業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的基礎上,如今已經取得很大突破。當前,工業級無人機應用范圍不斷擴張,涵蓋了農業植保、警用公務、消防、監測、巡檢以及測繪和救援等諸多領域。
因此,在市場認同持續提升、核心技術加快突破、政策支持陸續落地的大好形勢下,工業級無人機市場有望在2018年加速崛起,并逐步走向成熟。
趨勢三:無人機制造業快速發展
近幾年來,我國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迅速,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商用市場加速開拓,以大疆為代表的中國無人機企業正成為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新名片。但是與此同時,監管法律滯后、標準體系缺失、部分核心技術仍然有待突破等問題日益凸顯。
為此,工信部在2017年12月出臺了《關于促進和規范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提升民用無人機安全性和技術水平,建立完善標準體系和檢測認證體系,強化產業競爭優勢,促進我國民用無人機制造業健康發展。
在政策的強力支撐與積極引導下,可以預見的是,2018年我國民用無人機制造業將會迎來重要發展契機,有望在研發創新、行業規范等多個方面取得新進展。
趨勢四:飛行汽車繼續升溫
飛行汽車,也被稱為是無人機,因為早期的很多產品都采用無人機的構造,而且走的也是無人駕駛的方向。2017年以來,飛行汽車領域發展提速,引發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包括空客、波音等傳統客機制造商,Uber等出行公司,騰訊等科技企業,以及戴勒姆、吉利等汽車廠商都紛紛入局,或是自主研發,或是進行投資。
前不久,在CES2018展會期間,英特爾發布了全球首款純電動兩座無人駕駛飛機——Volocopter,其本質上就是一輛飛行汽車。其實,在2017年9月份,Volocopter就在迪拜進行了試飛,成功完成了長達5分鐘的飛行。
隨著市場潛力的加速釋放,全球資本對于飛行汽車的青睞越發明顯。在各大科技巨頭的相繼介入下,飛行汽車領域不僅將獲得更加充足的資本支持,同時在技術研發上也有望得到巨大幫助。因而,2018年或許還有更多飛行汽車產品將陸續面世,行業也將繼續保持積極的升溫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