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連接不斷的無人機“黑飛”事件,將無人機巨頭大疆創新推上風口浪尖。大疆創新相關負責人告訴財新記者,公司2017年銷售額達180億元,較2016年增長80%。他分析認為,業績增長本可能更多,但“黑飛”事件和各地監管政策對銷售產生影響。
2017年上半年,國內多個機場發生無人機擾航事件。同年5月,民航局下發文件,要求250克以上民用無人機須實名登記注冊。隨后,多地政府都出臺了“禁飛”規定。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大疆創新)公關部門曾表示,受西南地區擾航事件影響,大疆的國內銷量出現短暫小幅下滑。
2017年7月,大疆創新創始人兼CEO汪韜表態稱:很多地方提起無人機監管,多數只能一禁了之,大大限制了無人機的使用場景。各地紛紛出臺的“禁飛”條例,誤傷了深圳的無人機產業。
拉長統計時段可以發現,大疆創新銷售額連年增長,增速卻呈放緩趨勢。綜合多家媒體報道,根據大疆創新近年來對外透露的數據,2017年銷售額比2013年增長了22.5倍,其中2014年至2015年,增速分別為300%、100%,而2016年至2017年,增速分別為65%和80%。
財新記者從大疆創新了解到,目前其收入來源主要依靠海外市場,國內市場比重稍有上升,大概占全球市場的20%至30%。
消費級無人機市場遇冷是業界主流觀點,這也是大疆創新業績增速放緩的重要背景。2017年12月,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用航空分會發布《2017-2018中國民用無人機發展報告》指出,經過前三年飛速發展,國內消費級航拍無人機因技術發展、使用場景、市場格局固定等因素,已暫時進入緩慢發展時期。
2016年下半年至2018年初,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變幻莫測:美國老牌無人機廠商3D Robotics完全終止制造無人機,轉向軟件開發;國內的昊翔、億航、零度等公司接連曝出裁員信息,法國Parrot公司裁員后向商用無人機轉型;美國相機廠商GoPro發布一款無人機不久,便將其大規模召回,2018年初更是計劃裁員,繼而退出無人機項目。全球范圍內,競爭對手疲軟,支撐了大疆創新2017年業績實現逆勢增長。
與此同時,為了拓展新的增長點,大疆創新早已將目光瞄向了工業級無人機市場,例如于2015年底推出植保無人機。這是一片“藍海”。然而截至目前,消費級無人機產品仍舊是大疆創新的主要收入來源,植保無人機產品尚未盈利。大疆創新副總裁羅鎮華近日公開表示,工業級無人機研發遠比消費級復雜。做工業級產品,在沒有吃透這個行業之前,賺不到錢。
大疆創新甚少對外透露公司利潤情況。業內人士對財新記者分析,大疆消費級產品的利潤在緩慢下滑。大疆每推出一款新產品,需要比原來的更酷炫、更先進,才能吸引住消費者。這意味著大疆機型需要使用更高端的硬件,為此付出的成本也會越來越高。
大疆創新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無人機監管或許蘊藏商業機會。財新記者了解到,澳大利亞當地一家無人機培訓機構曾試圖和大疆創新接觸,拓展本土飛手培訓業務。該機構負責人表示,無人機監管法律會越來越規范化,飛手培訓市場前景廣闊。
大疆創新的培訓課程涉及航拍、巡檢、植保等領域,這些業務正向海外拓展。該公司告訴財新記者,飛手培訓業務已進入香港、臺灣和馬來西亞,后續還將拓展至日本、美國、歐洲等市場。海外培訓合作方主要為當地大疆代理商,還包括其他培訓學校和教育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