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龍無人機總裝車間
翼龍系列無人機總設計師李屹東
翼龍無人機地面站
2017年年底,翼龍Ⅱ無人機經多種靶試驗證命中率達到百分之百,并且創造一次“五發五中”的中國無人機靶試新紀錄。
作為“成都造”的驕傲和中國無人機的名片,翼龍的一舉一動都廣受社會關注。在24日的翼龍無人機發展大會上,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簡稱“航空工業成都所”)就大眾關心的問題,詳細介紹了翼龍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規劃。
據航空工業成都所所長季曉光透露,目前翼龍即將實現大規模的批量生產,新型號也在加緊推出,未來5年,翼龍預計產值將突破百億元。
迎接無人機作戰時代 樹立中國名片
翼龍無人機是航空工業成都所在最新科研成果的基礎上,結合當今無人機發展應用趨勢,以市場需求牽引自主研發的一型察打一體無人機。目前包括翼龍Ⅰ無人機系統、翼龍II無人機系統。此外,還有新型號在研。
據翼龍系列無人機總設計師、航空工業成都所副總設計師李屹東介紹,2000年前后,隨著無人機技術的日益成熟和現代作戰中對時敏目標打擊的需求大增,出現了一類新型無人機——偵察打擊一體無人機,簡稱察打一體無人機。它代表著無人作戰時代的來臨。航空工業成都所敏銳地抓住這一新趨勢,結合在先進有人機研制中突破的總體氣動、機體結構、數字電傳飛行控制、綜合航空電子等關鍵技術,從2005年開始自行投入,開始研制翼龍系列察打一體無人機系統。在經歷了翼龍無人機原型機的研制后,突破了無人機自主起降和飛行、目標快速捕獲與自動跟蹤自動攻擊等察打一體無人機的關鍵技術后,推出了第一代的察打一體無人機——翼龍I無人機。
翼龍I無人機推出后吸引了多個用戶的關注,在經歷了用戶嚴酷的飛行演示與考核后,很快獲得了訂單,于2010年向首個用戶交付首套系統。其后又經歷了用戶狀態優化、多批產品交付和售后服務等多道難關,翼龍I無人機越發成熟、可靠,成功裝備多個用戶,并且多次投入實戰。在實戰中,翼龍I無人機的表現超出了多個用戶的預想,不但創造了不俗的戰績,還創新了用戶的作戰概念,初步建立了用戶的無人作戰系統,也改變了用戶對中國航空產品的認識,樹立了中國無人機的一張名片。
李屹東介紹,翼龍也創下了中國無人機軍貿史上的最大訂單,“目前,翼龍Ⅰ無人機的訂單和交付已經上百架。”
翼龍II實現新超越 性能成倍提升
為滿足用戶的新需求,航空工業成都所從2012年開始開展了新一代察打一體無人機翼龍II的研制工作。翼龍II無人機系統由翼II無人機、地面站、任務載荷和地面保障系統組成。相較翼龍I型無人機系統,翼龍II型無人機系統在航時航程、任務載荷能力上均有成倍的提升,在飛控、察打能力上也有大幅提升。
據介紹,翼龍II無人機系統具有全自主水平輪式起降和巡航飛行能力、空地協同能力、地面接力控制能力。相對翼龍I無人機系統,翼龍Ⅱ無人機系統優化了無人機氣動布局、機體結構和機載系統,選裝大功率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大幅度提高了平臺飛行性能、載荷裝載能力、多傳感器綜合能力、武器掛載能力和數據傳輸與控制能力,可適應復雜使用環境下的多種任務需求。
翼龍II無人機標準配置裝載光電監視/瞄準裝置、合成孔徑雷達(SAR)、雷達告警設備、激光制導導彈和激光制導炸彈GPS制導炸彈,也可根據用戶需求選裝電子偵察、雷達干擾、通訊偵察、情報收集、偵察相機、通信中繼、搜索救援等設備,以及其他先進的任務載荷設備、數據鏈和機載武器等。
翼龍II無人機系統可執行偵察、監視和對地打擊等任務,具有較強的擴展能力,經擴展可執行情報收集、電子戰、搜救等任務,適合于軍事任務、反恐維穩、邊境巡邏和民事用途。
2017年2月,翼龍Ⅱ無人機在中國西北成功首飛,目前已達到用戶需求,具備完全使用能力,也已經獲得上百架的訂單和意向訂單。
不輸美國同類無人機 可以攻擊坦克
據介紹,翼龍無人機不但在國內擁有話語權,在國際上也擁有相當的地位。翼龍Ⅰ無人機與美國同類無人機捕食者A(MQ-1)的技術指標相當,國內專家的評價意見:“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某國指揮官用過后稱贊:“不亞于捕食者”。后續正開展研究的翼龍系列察打一體無人機,能力上還將有大的提升,較國際上其他國家產品有較大的領先優勢。
翼龍II無人機在作戰能力上則已經與美國MQ9“死神”相當,而且具有較大的擴展空間。
在攻擊對象及能力上,翼龍主要攻擊坦克及裝甲車,對中小型運輸車輛、小型房屋、小型掩體等目標也具有一定攻擊能力。
翼龍系列無人機研制,創下了三個“第一”:中國國內的第一型察打一體無人機、航空工業第一型出口高端軍貿市場的無人機、創下中國無人機軍貿史上第一大訂單。
航空工業成都所介紹,該項目的外貿屬性,也使通過用戶這扇窗戶,接觸到了西方的設計理念、使用需求、培訓和使用模式等,同時通過快速研發滿足用戶以西方標準提出的改進要求,使設計水平和產品能力以及科技創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時所取得的成果迅速運用到國內型號之中,實現了內外的良好互動,提升了國內產品的任務完成能力,推動了國家裝備。
通過掌握核心技術,并通過不同用戶的輻射作用,翼龍察打一體無人機系統作為高端軍貿產品,已成為中國創造的典型代表,為“一帶一路”戰略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通過該產品的使用將大大推動用戶和我國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翼龍已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和一個名牌,其研發模式和技術的創新,大大提升了其國際競爭力。
投資10億推進 產業集群發展
在航空工業成都所翼龍無人機總裝集成基地,翼龍系列無人機總設計師、航空工業成都所副總設計師李屹東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翼龍目前是實行裝配化、定制式生產。在總裝前,依據不同客戶的需求,再進行飛機機體生產、成品配件生產、電纜管路生產三個環節,三個環節完成后就開始在總裝車間進行最后總裝。“然后進行全機測試、試飛驗證,都沒有問題后,就可以交付客戶了。” 李屹東介紹,目前翼龍裝配和測試的智能化程度很高,整個過程沒有一張紙質圖紙,從裝配指令下達到無人機測試驗證,全部通過智能軟件操作。
據了解,目前一架翼龍裝配完成的時間在一個月左右。為了進一步進行市場拓展和聚焦用戶,正在全力開拓新的市場,讓翼龍無人機吸引更多的國際用戶。同時,聚焦用戶、超越西方對手水平、超越用戶期待,深化用戶使用場景研究,牽引和創造用戶持續增長的新需求。航空工業成都所今年將建成凱迪智慧無人機系統技術集成創新中心,創新中心以用戶需求和市場驅動翼龍技術創新和發展。建立無人機技術持續推動產品發展的創新機制。
同時,在未來兩年,投資12億建立航空工業成都所無人機研發平臺。研究所將向數字化和智能化研發轉型,建立國際一流的無人機研發的核心基礎能力。
此外,還將推進無人機產業化集群發展,建立無人機產業化集群發展基地。未來兩年,投資10億,在成都市建成年產數十架無人機的集成和交付基地。形成無人機研發、制造、試飛、服務保障運營的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