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新秀
消費級無人機飛入尋常百姓家
無人機修理師成了香餑餑
黃冠霖的修理臺上擺滿了工具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梁如雪 文/圖
核心提示
近年來,有人借無人機傳送婚戒求婚成功、有人用無人機拍集體大合影……總之,無人機這個高大上的科技產品已經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不過,隨著無人機市場日漸火爆,能玩的人多,會修的人卻鳳毛麟角——
緣起
初見無人機時心中感嘆
在南寧一家公司擔任無人機研發師的黃冠霖,是南寧市本地為數不多可以針對無人機進行研發、維修、開發的人員之一,很多業內“搞不定”的問題,都會找到他。
黃冠霖自小就對各種遙控類的玩具感興趣,很早就自己摸索各種航模,不管是遙控飛機、遙控汽車還是遙控模型船,他都會里里外外研究個遍。“早期的遙控飛機大多采用輕木材料制作,然后再進行蒙皮,那時的電子設備還沒有現在這么發達,主要依靠一個小型內燃機來控制。”大約在1996年,黃冠霖就已經把大部分遙控類玩具的結構自己摸索清楚了。
2009年,南寧市開始出現無人機。“第一次看到這個碩大的玩意,我心里驚嘆了一句,太牛了!”黃冠霖接觸到的第一臺無人機屬于彈射型無人機,需要借助彈射裝置實現飛行,機翼兩邊展開達到4.5米,當時,他對這種新機型非常感興趣。直到2011年大疆無人機開始陸續占據市場之后,黃冠霖終于有機會好好地研究起這個新玩意兒。“無人機能實現自主飛行,這樣的技術讓我贊嘆。”在他看來,與以往的航模相比,無人機可以根據個人的意愿進行編程、完成既定的任務,這在今后“會有大作為”。
黃冠霖對無人機進行維修
轉型
專門從事無人機研發維修
機緣巧合之下,黃冠霖于2013年正式進入科技公司,專門從事無人機的研發和維修工作。“在2014年大疆向市場推出消費級航拍機型之后,無人機幾乎是一夜之間就飛進普通市民家里了。”黃冠霖說,無人機分有固定翼、旋翼、混合固定翼等幾種類型,消費級無人機則更傻瓜化、簡單化,對起飛環境要求也不高,基本上在“自家樓頂就能飛”。
可是,買的人多了,維修的問題也就隨之出現了。雖然廠家都提供了售后維修服務,但大多只有1年保修期,而且維修成本也相對較高。特別是一些當地無法解決的難題,要返廠維修,一來一回可能要等上1個月。“漸漸地,就有人來找我解決關于無人機的各種難題。”黃冠霖說。
在這個領域,大多數人都是新手,因此沒有嚴格按照用戶手冊操作,從而導致出現故障的情況比比皆是。“有的人玩著玩著,無人機的電池過放了,就出現了‘炸機’的情況。”行業內說的“炸機”,指的就是飛行航模不正常墜地,從幾十上百米的高空墜落下來,“就跟雞蛋撞石頭似的”。出現這種情況后送到黃冠霖手上的飛機,基本上已經是慘不忍睹。他只能仔細排查整臺飛機,看哪個設備還能使用,哪些部位需要修復,而哪些只能徹底換掉。排查之后還需進行反復測試、調控,穩定性是最為關鍵的一個測試步驟,稍有差池都會影響到今后無人機的穩定飛行,“有時候光是測試就需要一個工作日以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