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資料)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在省政協委員、民盟成都市委會副主委吳皓看來,四川軍工科技資源雄厚,推進軍民融合可選的突破點不少。其中,無人機尤其是工業級無人機領域上有突出的優勢,有能力占據產業前沿,形成國家級產業中心和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因此他在今年省兩會期間,提交了一份《關于以無人機產業為突破口推進我省軍民融合創新發展的建議》。
以產業園區為核心建基礎平臺
吳皓在建議中提出,首先應建立以產業園區為核心的基礎平臺。以成都為重點,與611所密切合作,在成都“空天基地”周圍擴建商用無人機生產基地,配套1000米以上跑道,以及機庫、停機坪、雷達、油庫等航空設施,同時配套智造研發、航空生活、教育培訓、國際航展等功能板塊,形成集高端制造、技術研發、創新孵化、體驗消費等為一體的產業新城。
同時,在全省布局建設無人機應用的服務設施,特別是針對大中型、工業級無人機的使用要求,建設完備的服務保障系統。建設專門的無人機起降機場,可利用我省現有的各通用機場,面向無人機企業、購買使用單位開放。建設無人機地面站系統,實現無人機在我省全域的飛行操控;建設無人機維修基地,圍繞在無人機機場發展維修服務;加強無人機應用專業人才培養,大力培養所需的檢測、操控、維護等人才。
以研政商結合為核心建商業模式
在建立基礎平臺之后,吳皓認為應建立以研政商結合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具體而言就是組建一個集合技術、市場、基礎資源的無人機產業運營主體,構建與無人機產業發展相適宜的商業模式,推動無人機應用市場持續發展。
操作上,吳皓建議,推動611所、國有投資公司、行業民營企業聯合組建混合所有制無人機運營機構,分別承擔技術研發和產品服務、產業基地建設、市場運營方面,從體制上結合科研院所、國企和民企的各自優勢,加快軍用無人機技術向民用和商用無人機技術轉移。以聯合無人機運營機構為龍頭,組建我省無人機產業聯盟,打造集無人機研制、人才培養、市場運營于一體的完整無人機產業鏈,成為全面的無人機能力平臺,占領國內無人機綜合領域的領先地位。堅持自主創新,走在中國無人機研發前沿,建立市場標準和規則;打造集研發、制造、銷售、教育、體驗于一體的無人機全產業鏈,推廣無人機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引領“無人機+”的人工智能應用潮流。
政策支持以市場開拓為核心
吳皓還建議,建立以市場開拓為核心的政策支持。加快我省政務領域“無人機+”智能化進程,在社會治安、交通管理、環保、農林、消防等領域推行無人機應用,向無人機企業發放政府采購訂單,扶持優勢企業快速成長發展。同時,積極搭建交流平臺,鼓勵無人機研制單位針對行業需求開發產品,引導一個或幾個行業率先實現無人機民用的示范性應用,再將無人機應用推廣到多個行業中。
“商用無人機的安全和運營規則研究也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吳皓建議,政府發揮主導功能,集聚國內優勢研究資源,開發研究國內商用無人機的適航標準和應用規范,以實現民用和商用無人機在研發、生產制造、使用、培訓、服務、應用等全面的標準化,“這樣才能使四川真正占領國內無人機行業領導地位,加速形成我國自有的商用無人機標準規范,以免受制于人,爭取使我們的無人機技術和應用在國際上同美國FAA(美國聯邦航空局)等同臺競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