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機蜂群(資料)
前不久,俄羅斯駐敘一處軍事基地遭13架無人機集群式攻擊引發全球關注。軍事專家認為,無人機集群武器代表著未來戰爭無人化作戰和智能化作戰的發展趨勢,隨著相關技術的日益成熟,勢必開啟未來智能作戰的新紀元。無人機集群武器具有以下明顯優勢:
——系統的群智涌現能力。2017年初,美國五角大樓組織3架F/A-18戰斗機發射了103個“山鶉”微型無人機,這些微型無人機展示出高級的群體行為,如“集體決策、適應性編隊飛行和自我修復”等。
——平臺間的協同交互能力。專家通過對超小型高空無人機的研究測試,證明這些具有小體積、輕量化、大容量特點的“小家伙”,能夠自動組網、集群高精度飛行、保持姿態同步,極大提高了無人系統的組織性與協同性。未來它們可以充當軍機飛行員或者導彈的“千里眼”,戰場應用潛力巨大。
——單平臺的節點作戰能力。無人機蜂群一旦形成網絡化便極難防范,因為每一架無人機都是具備獨立作戰能力的單個平臺。這樣一個具有高抗毀性、成本低、功能分布化等優勢的作戰體系,可填補戰術與戰略之間的空白。
專家預測,無人機集群武器將呈現以下三大發展趨勢:
一是裝備系列化趨勢。以無人機為例,集群將形成以十克級、百克級、公斤級、十公斤級、百公斤級等系列化平臺為基礎的作戰系統序列。“近戰隱蔽自主無人一次性飛機”就是美軍目前“十克級”的無人機作戰項目,旨在通過空中布撒無動力自主滑翔無人機集群,在空中收集電磁、氣象等環境信息,從而實現對目標空域的精細化環境感知。
二是應用多樣化趨勢。集群將逐步應用于預警探測、廣域監視、抵近偵察、電子對抗、飽和攻擊、主動防御、特種作戰等復雜戰場環境。一個完整的群化武器作戰集群,甚至可“包攬”從排雷排爆、偵察監視、警戒搜索到物資運輸、協同攻防、自主作戰等多個領域,具有巨大的作戰潛能。
三是覆蓋全域化趨勢。隨著無人平臺的多樣化發展,集群概念將覆蓋到陸、海、空、天等全領域,還可從“蜂群”衍生出“狼群”“魚群”“鳥群”“星群”等作戰概念。未來,小到數以萬計的昆蟲機器人,大到太空中的星際戰艦,從地面上的無人戰車群,到大海上的無人航母戰斗群,都將成為顛覆未來戰爭規則的重要推手。
當然,無人機集群武器并不意味著無堅不摧,它們終究只是一群依靠電路工作和電池供電的機器設備。目前,俄羅斯正在借助電磁攻擊研制反“蜂群”無人機武器,這一武器力圖癱瘓無人機上的所有電子元器件,并切斷無人機與控制中心的通信,從而使其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