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機應用于農田植保作業,大大方便了農戶 本報記者 廖欣 攝
■本報記者 廖欣 通訊員 方海仕
植保無人機飛入農田,農戶遠程遙控就能輕松灑營養液;引入最先進的全自動采后處理生產線,沃柑按大小自動分選入籃;夜幕降臨時對火龍果進行補光,增產又增效……近年來,南寧市武鳴區圍繞農業科技轉化和推廣,推進了現代農業快速發展。2月28日,記者來到武鳴區走訪,處處可見的高科技元素為農業發展提供高科技新動能,也讓農企、種植戶對今年的豐收充滿了信心。
無人機:大大降低植保作業成本
近日,武鳴區綠之都果蔬產業示范區順利通過2017年市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考評,成為武鳴區4個市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之一。
據了解,武鳴區綠之都果蔬產業示范區位于武鳴區寧武鎮東王村,示范區面積共18015畝,其中核心區3015畝、拓展區5000畝、輻射區10000畝,主導產業為水果和蔬菜,主要采取以入駐企業為龍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為聯盟的產業聯合體經營模式,主打沃柑和蔬菜產業種植。
2月28日上午,記者來到綠之都果蔬產業示范區,大片的油菜花競相怒放,一片金黃。在田間,幾名工作人員正熟練地操作手中的遙控器,無人機便“聽話”地飛旋,按照設定好的線路噴灑微量元素。
廣西青蕓景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在綠之都果蔬產業示范區內投資種植了1500畝農田。該公司負責人黃小波說,他們公司在2月下旬購置了一臺無人機用于噴灑農藥。“一臺機子大概能頂得上10個工人的工作量。”黃小波說,每到春節前,用工荒的難題總讓他發愁,現在有了無人機幫了大忙,工人不用背著沉甸甸的農藥作業,不僅省時省力,智能化的操作還能避免漏噴、重噴,大大降低了植保作業的成本。接下來,黃小波還計劃發展深加工,在蔬菜運送前就進行統一清洗,使消費者買到蔬菜后可以直接放入鍋中烹煮。
自動化分選:滿足市場多樣化需要
隨著武鳴柑橘種植范圍的不斷擴大,確保果品質量、打造品牌農業就成了必然的追求。廣西鳴鳴果業有限公司作為打造“中國沃柑看武鳴”品牌的現代農業民營企業,目前,已經有6000多畝的種植基地,是全國沃柑單一品種種植面積最大的農企。
2月28日上午,記者步入鳴鳴果園大門,成片的果樹郁郁蔥蔥、柑橘樹苗整齊劃一;隨著地勢蜿蜒起伏的果林,作業道路四通八達;太陽能滅蟲燈板依次排開;全自動滴灌系統;水肥一體化裝置……各種設施一應俱全。
要想打響品牌,沃柑的品質是基礎,滿足市場的需求同樣重要。對于沃柑的大小、成色,不同地區市場有不同的喜好。該基地負責人劉天鑒介紹,為此,鳴鳴果園引進了廣西第一條柑橘表面質量瑕疵分選生產線,對送選柑橘從果面(瑕疵)、顏色、果形及大小等方面進行全面、精確的甄選,以提升果品檔次,更好地打造“鳴鳴果園”品牌。
補光技術:火龍果增產又增效
從武鳴區廣西佳年農業有限公司火龍果種植基地產出的優質火龍果,賣到了全國各地,批發商達到上百家。公司總經理助理王愷說,火龍果是典型的陽生植物,喜歡溫暖的陽光照射,如果在一段時間內光照時間長、陽光充足,火龍果的光合作用就特別旺盛,花多果大豐產。
對此,該公司采用催花補光產期調節技術,在春季和秋冬季節對基地的火龍果采取補光措施,讓火龍果植株在秋冬季節繼續開花掛果,調節掛果期,有效促進火龍果產量增加和產期提前。目前,該基地共種有火龍果2000畝,年均畝產達到了8000斤。
該基地建成發展4年來,已發展為廣西規模較大、標準較高的優質火龍果標準化示范基地,成為國家農業部和廣西的“熱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廣西首家獲得火龍果出口資質的“出境水果果園”、“廣西現代農業特色(核心)示范區龍頭企業”、“南寧市農產品標準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