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航空器的自主研發制造
正是因為上述政策的持續支持,民用航空器自主研發制造取得了重大進展。ARJ21-700在2014、2015兩年相繼取得三證,2015年C919飛機下線就是證明。ARJ21-700和C919飛機的研發制造,直接推動了我國通用航空器的研發能力和制造技術的提高。以中航工業為代表的我國通用航空器研發制造企業,在研發制造上長期耕耘,取得了一定成績,如中航工業通飛研制的海鷗300飛機,是我國首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輕型水陸兩棲飛機,填補了5噸級以下輕型水陸兩棲飛機的空白;5座單發渦槳輕型公務機領世AG300是中航工業通飛根據我國通用航空市場發展的需要,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研發的第一款輕型公務機,該機全部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結構,具有結構簡單、重量輕、速度快、安全舒適、經濟性好等特點。2016年7月總裝下線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是中航工業通飛的標志性產品,是森林滅火、應急救援和海洋資源開發、權益維護的重要裝備。
2.通用航空運營
通用航空運營方面,工農林作業保持穩步增長,航空培訓維持主要地位,公務航空企業數量、機隊規模、飛行總量均年均增幅20%以上;醫療救護快速發展,全國多個重點旅游城市和著名旅游景區開展了航空旅游業務;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根河短途運輸拓展至內蒙古全境,新疆開展了阿勒泰-博樂-伊寧通用航空短途運輸運營,東中部部分地區開始發展通用航空短途運輸,為通用航空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了較好的示范效應。
飛行小時、通用航空企業數量、機隊規模、飛行員數量是衡量通用航空發展的四大指標。從飛行小時來看,除2012年增速較慢外,2011、2013、2014、2015四年同比增長均是兩位數(見圖1 2011-2016年通用航空飛行小時統計圖)。

通用航空企業的總數雖然并不大,但2011-2016年,其增速也是以兩位數增長(見圖2 2011-2016年通用航空企業數量統計圖)。

從通用航空的機隊規模來看,2011-2014年增長較快,2015年和2016年同比增長有所回落,但總體趨勢是上升的(見圖3 2011-2016年通用航空器數量統計圖)。

通用航空器飛行員的數量,從2012年的991人,到2015年的2830人,增加了幾乎3倍,但2016年有所下降(見圖4 2012-2016年實際在運行的通用及小型運輸公司飛行員數量統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