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后”的楊帆從小就是一名“飛機控”。熱衷野外運動和研究機械的他,經常身著一身戶外裝,不算魁梧,卻有著無比強大的內心。如今,他在“動批”首個轉型的寶藍金融創新中心內,帶著團隊一起沖擊國內工業無人機行業的老大地位,實現著自己造飛機的夢想。
楊帆說,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從小跟著父親玩飛機,潛移默化中就喜歡上了飛機,喜歡上了研究飛機上的每一個部件。考大學時,楊帆如愿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3年楊帆從北航導航制導與控制專業博士畢業。上學期間,他和師兄吳江一起研制的“飛控”系統就已經在國際上數一數二。所謂“飛控”,相當于無人機的大腦,也可以說是無人機的駕駛員。有了“飛控”技術,無人機在工業領域的應用范圍一下子就擴大了。
2014年,楊帆在中關村注冊成立了“艾肯拓”公司,“艾肯拓”成立之初原本只想銷售楊帆的“飛控”設備,“后來發現,飛控設備賣出去了,但是別人設計的無人機卻跟不上我們的技術,老掉下來——殺雞用了牛刀。那干脆我們自己生產無人機——從2015年起,艾肯拓開始轉型,從提供技術變成了生產整機。”常見的航拍“無人機”在淘寶上售價有幾千元,一次連續飛行半小時,而楊帆發明的“飛控”設備不足半斤重,小的30萬元一個,大的60萬元一個,一架整機可以賣到150萬元。
2016年夏天,楊帆開車經過“動批”地區,看到一個嶄新的寫字樓上貼出了招租的廣告,便決定去看一看。“下午4點看的房子,6點就決定把公司搬這兒了。”楊帆說,“這里的辦公環境非常好,房屋的空間很高,辦公區也很開闊,而且這里給我們提供的政策也特別好,租金也特別合適。最讓我高興的是,鄰居們也都是做高科技的,感覺又回到了大學的實驗室。”
楊帆直接租下了“寶藍”東側的整個第三層,面積有400平方米。辦手續時,物業負責人問他的企業是做什么的?因為按照“寶藍”的定位——或者說,按照“動批”地區未來的產業定位,只要“白菜心”企業,不要“白菜幫”企業。楊帆回答:“生產工業用無人機的。”物業負責人睜大眼睛追問:“不會動靜很大吧?”楊帆笑了:“您放心吧,我們做的是細活,根本聽不見聲兒。”
“艾肯拓”公司目前已研發出航電、直升機和無人機三大系列,有七八種產品,年產值能達到千萬元。“我們是做無人機自動駕駛航電系統起家的,所有產品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公司是國內無人機行業里第一家做出口業務的企業,產品被用于地質探測,在地磁探測方面的防屏蔽技術也做到了民用無人機領域里的第一名。”楊帆說,公司取得今天的成績都是靠政府、團隊和家人的支持,他也為此放棄了酷愛的戶外運動,把全部精力鋪在無人機的研發和設計上。雖然付出的太多,但楊帆覺得很值得,因為他的目標就是要把企業做成國內工業無人機的行業龍頭。
文/本報記者 李天際 通訊員 劉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