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爭日,夏爭時。當前,小麥進入病蟲害發生和防控關鍵時期。4月2日,全國小麥病蟲害防治現場會在漯河市召開,來自全國的農業農技專家分析研判今年小麥病蟲害發生趨勢,探討部署防控策略措施,讓中國人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小麥生產時刻不能放松
我國既是農業大國又是人口大國。近幾年,我國糧食總產量一直維持在6.2億噸左右。“小麥是我國的兩大口糧作物之一,今后一個時期,糧食消費需求剛性增長。”全國農技中心黨委書記魏啟文認為,盡管我國糧食連續豐收,但供求關系仍是總量基本平衡、結構性緊缺,確保總量平衡和結構平衡的任務十分艱巨。
來自全國的專家預計,今年全國小麥主要病蟲害較上年偏重發生,面積將在9億畝次左右。目前,小麥主要病蟲害發生近1.5億畝。其中,條銹病在河北、山東等8省(市、區)已發生300多萬畝,紋枯病和麥蜘蛛的發生范圍在迅速擴大。
俗話說:夏糧豐收,全年主動。以秋補夏,擔驚受怕。“只有全力抓好春季小麥病蟲害防控工作,全年糧食豐收才有希望,保障糧食安全才有基礎。”魏啟文說。
河南作為糧食生產大省,小麥產量占全國四分之一強,做好病蟲害防治尤為重要。省植保站研究員呂國強說,從當前小麥病蟲害發生趨勢來看,我省要切實加強監測預警,及時掌握發生動態,提早預防,掌握防治主動權,“中原糧倉”才能越筑越牢。
專業化統防統治實現減量增效控害
當天,在漯河市30萬畝高標準糧田臨潁項目區,20多臺無人植保機同時作業,藥液均勻噴灑在小麥葉片上,場面相當壯觀。
“通過無人機噴防,1畝地用時2分鐘,費用15元左右,用藥上比農民打藥減少1到2次,可節省農藥成本5到10元,”在現場指揮作業的河南精農植保有限公司負責人說,省時、省力、低費用的專業化統防統治,正在逐漸改變了農民下地打藥的習慣。
“經過測算,專業化統防統治每畝挽回糧食損失約60公斤,增收近150元。”漯河市農業局副調研員陳慶來表示,專業化統防統治嚴格按照病蟲情報施藥,杜絕了高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實現了農藥減量增效控害,推動了農業綠色發展。
專業化統防統治效果,得到現場觀摩人員一致認可,也契合了全國小麥病蟲害防治工作提出的“提質增效”要求。今年,全國病蟲害防治力爭做到防控處置率達90%以上,專業化統防統治比例達38%以上,綠色防控覆蓋率進一步提高,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
從群防群治到統防統治,通過高效專業化防治,綠色麥田不僅實現高產,更能產出綠色優質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