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正在走的這條路,歷史悠久的老牌影像設備生產商可能已經有所經歷,但在年輕的中國電影產業里,他們也是有了一定領先地位的探索者。
羅鎮華說:
電影工業是影像系統的皇冠明珠。大疆在專業影像上的專注與投入,就像汽車廠商在 F1 等高端賽車領域的重視一樣。在最頂尖的賽道上所積累的技術、經驗與口碑,對于公司的整體業務發展、技術儲備、品牌影響力的提升都是非常重要的。
內部 PK 與打磨產品
去年,大疆全年銷售額達到 180 億元,消費級產品當然是絕對的大頭,而專業影像的業務規模在其中提升也很快。迄今為止幾乎還沒有純粹中國本土的影像設備生產商能做到這個規模。
有媒體也認為「沒有對手」可能是大疆面臨的另一種挑戰。羅鎮華對此回復:“我們選擇的是一個健康的模式,追求有核心技術與設計品位的產品。”
那么,什么是“有核心技術與設計品位”的產品?羅鎮華快速給出了一個答案:
好的產品,精致的產品,有點工匠精神的產品。
但隱藏在這個標準背后的,是鮮有人知的激烈內部競爭。
(大師搖輪)
春節前夕,騰訊代理的兩款《絕地求生》游戲開啟公測,這則手游行業的熱點新聞也讓很多人第一次知道騰訊的項目 PK 機制。盡管都是騰訊的團隊,也都手握《絕地求生》的官方授權,天美和光子兩大工作室群最后還是分出了勝負。
內部項目 PK 機制可以充分利用大公司人才數量的優勢,通過良性競爭激發團隊戰斗力,提高產品品質。但仔細了解,大疆的內部 PK 與騰訊的風格有所不同。
我們可能不會那么正式地立案說要做一個什么樣的產品,兩個團隊一起來。而是說有一個技術突破的方向,你這是一種規格一種應用,他那又是另一種想法,最后就看誰把東西做出來,體驗好,規格高,市場和消費者真的覺得他需要這樣的規格。
我印象中有一個產品,先跑了出來,當時很順利都開始備料準備量產了,結果說停就停了。從商業的角度來說損失其實不小。但是我們發現另一個產品就快跑出來了,技術規格領先了一代,遠遠比現在的產品好,那我們一定是選擇更好的。
其實前面的產品可能只是不如內部的另一個,在外面還是很有競爭力的,如果采用更穩妥的做法,可能先推出一個低規格的,賣個半年一年,后面再推出這個高規格的。這就是業界常說的“擠牙膏”了,這不是大疆工程師文化的風格。有更好的為什么不直接做更好的呢?
A/B 項目的 PK 注定會有一方敗下陣來,而大疆這種前代與后代之間不可預見的競爭關系以及實體制造業的特點給團隊的工作帶來了更多的不穩定性和風險,一個項目被砍掉可能就意味著千萬甚至上億元的損失,但這些沉沒成本卻有可能換來團隊人才的快速成長,以及抓住真正的市場機遇。
究竟哪款產品是競爭后勝出的作品,這個問題或許只有大疆內部人士才知道,不過羅鎮華向愛范兒透露,無論是專業影像還是消費級市場,大疆都還有一系列產品仍在打磨中,也許不久后就能看到。
我們很喜歡打磨東西,其實打磨過程最后呈現的就是一個品味,反而跟成本、價格無關。產品會傳遞自己的信息:它就是一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