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尋位置CEO陳金培和阿里云總裁胡曉明
“物聯網的特征是數據流動,數據流動需要基準,這個基準就是時間和空間,千尋位置的目標就是成為IOT新時空基礎設施。”5月16日,千尋位置“天音計劃”發布會上,該公司CEO陳金培說。
據介紹,與單一星基產品相比,“天音計劃”動態厘米級定位服務首次定位時間縮短97%以上,定位精度可提高50%,服務可用率高達99.999%。
這一數據意味著什么?我們日常的手機GPS定位精度一般在10米左右,行業內叫做米級定位,這用于LBS的生活服務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但是用于導航和無人機等更多工業級領域,則難以滿足需求,開車時導航對主輔路難以辨別,高架地面不能認知的困擾相信大家都曾經經歷過。
普通定位和高精定位軌跡對比
而厘米級定位實現以后,則可以為車輛提供精準的車道級定位,將對汽車導航體驗提升提供極大幫助,同時也會成為自動駕駛的基礎設施。
當然,除了汽車,對于高精定位的需求,還有無人機、風能發電機等大量智能終端。
“除了消費級的無人機,還有大量工業級的無人機,被用于農藥噴灑和電力系統巡檢,它們在飛行過程中需要精準避障,因此也需要高精定位。”陳金培說,“此外,風電系統最關鍵的任務是根據風向變換扇葉角度,同樣需要厘米級精度的定位,以便后臺對其進行精準記錄和控制。”
千尋服務輸電線路舞動監測
此外,陳金培表示,在需要建立電子圍欄的共享單車、機器人以及其他智能終端上,精準時空坐標都同樣被需求。“我們相信,未來的智能終端就是機器人,汽車是輪子上的機器人,無人機是裝了翅膀的機器人,機器人的數量會超過自然人。”陳金培說,“機器人的行為邏輯是從感知到行動的閉環系統,因此對高精準時空的要求會超過以往。”
據鈦媒體了解,全球除了GPS,還有另外三大衛星導航系統,分別為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俄羅斯的GLONASS定位系統以及伽利略定位系統。其中,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是我國具備自主研發, 具備自主知識產權。
衛星定位信號從高空傳導到終端上,會經過電離層、樓宇、高架等物質,因此我們日常使用的信號定位精度往往在幾米左右,這也是造成導航難以分清主輔路的原因所在。而放在需要更高定位精度的無人機、智能駕駛汽車等行業,米級定位精度顯然難以滿足需求。這個時候,行業的通行做法是建立地面增強系統,將衛星信號經過算法和差分計算處理,獲取更高精度的定位。
但是衛星定位事關國家安全戰略,建設基站受到資質、技術能力以及商業驅動等多重因素制約,國內有大量學術機構和測繪研究院建立過地基增強站,但都受限于規模難以形成商業服務能力。
而千尋位置是2015年8月,由阿里巴巴和中國兵工集團出資成立的一家高精定位服務公司,其經營業務正是建立覆蓋全國乃至全球的北斗地面增強基站系統,接收北斗衛星系統(兼容GPS、GLONASS、Galileo)的基礎定位數據,然后利用自主定位算法,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大數據運算,提供精準定位及延展服務。
千尋位置的產品線
據了解,目前千尋位置已經在全國建立2200個地基增強站,而在海外也鋪設了120個地基增強站,這為其全球化服務提供了基礎。
“天音計劃”
當然,地基增強站也有不足之處,即在沙漠、海域等難以建立地面基站或者通信信號不足的地方,就難以提供相應的精準定位服務,那么就需要另一項定位增強技術-星基增強系統。
“地基增強系統是在地面建立一個物理基站,而星基增強則是租用通訊衛星中的一個頻段。”千尋位置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千尋已經面向全球開放1545.955Mhz星基頻段,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
此外,千尋位置背后的阿里云等基礎設施資源,也為“天音計劃”提供了不少加持。”千尋位置的每一個基站都是通過專線接入阿里云,這為數據傳輸效率提供了保障。”千尋位置CEO陳金培說。
在上述技術基礎上,“天音計劃”將采用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互聯網雙路播發,為包括沙漠、海洋、高空等無網絡覆蓋區域、網絡覆蓋斷續的區域提供7×24小時動態厘米級定位服務。目前服務覆蓋中國地區,將于2021年實現全球覆蓋。據透露,千尋位置的厘米級定位服務Findcm的的精度具體可以達到2-5cm,首次定位時間5秒。
據陳金培透露,“天音計劃”的目標是覆蓋全球,但是會有階段性計劃,第一期會覆蓋亞太地區,2019年覆蓋歐洲和非洲,到2021年實現星地一體的全球覆蓋。
在急需高精定位的智能駕駛領域,千尋位置已經實現了100萬的裝車量,同時也與不少車企進行了開發合作,據透露,相關車型會在2019年或者2020年量產落地。
此外,來自中交航信(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伙伴,從船舶航海的應用層面也與千尋位置在“天音計劃”中展開合作。
“隨著2020年北斗衛星增強系統形成全球服務能力,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務應用也將走向全球,這一方面將促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服務的成熟完善。另一方面,相比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北斗高精度定位作為差異化服務,將推動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產業生態在全球范圍內變得繁榮豐富。”陳金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