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用無人機制造快速發展,給生活帶來改變與驚喜。
胡高雷攝 新華社發
如果有一天您在網上下單定一份外賣或生鮮,幾分鐘內配送員提著餐盒來敲門,不要驚訝,配送隊伍里加入了無人機。機器人代勞時代已經悄然來臨了嗎?專家表示,如今無人機商業應用在海內外蓬勃發展,總體來看未來前景美好;但是要將目前看起來更像是噱頭的事物真正轉變為一種新趨勢,需要解決好面臨的多重困難。
引領新零售潮流
小陳住在廣州市的超級物種漫廣場店附近,最近她通過“永輝生活”小程序下單購買了一條魚,原本以為要等幾十分鐘,沒想到配送員10多分鐘就送到了。
送得這么快,原因在于多了一名“無人機”快遞員。工作人員收到小陳訂單后,馬上揀貨,將魚放入位于起降臺的無人機中,點擊“起飛”按鈕,無人機即按照預定航線將魚送到小陳所在的小區。飛機降落前,收到提示的配送騎手早已提前到達小區內的飛機降落點,取走商品,完成“最后100米”配送。
這是國內第一批獲批的無人機物流配送常態化運行飛行航線。迄今,負責運營該航線的億航物流無人機團隊已在這條固定航線上完成了600多架次的零故障安全飛行試運營。經測算,無人機配送可節省40%-60%的配送時間。待航線擴充、形成空中物流網之后,規模化運營的配送成本可降低50%。
其實,這并不是唯一開展無人機即時配送的企業。早在5月29日,網絡外賣送餐平臺餓了么便宣布獲準開辟一批無人機即時配送航線,送餐無人機正式投入商業運營。據了解,餓了么本次獲準飛行的無人機航線共17條,服務外賣商家100多家。這些航線最遠的飛行距離為3.5公里,最短的為1.5公里,平均2.2公里。無人機投入使用后,本地即時配送時效將從30分鐘縮短至20分鐘。
無人機送餐、送生鮮好處很多,既降低了送餐成本和風險,又能在天氣惡劣或地形復雜的送餐條件下盡快把外賣送到消費者手中。中國電子商務協會行業專家張健表示,從提高效率、增強體驗度來說,無人機即時送餐業務符合新零售的特征。
蘇寧金融研究院新產業研究中心評論稱,首批無人機航線啟用,標志著“未來物流”戰略的落地邁出重要一步,即時配送行業加快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進化。
受多種因素制約
相對于中國邁出實踐步伐,海外無人機即時配送還在計劃之中。
在印度北部最大城市勒克瑙,一家名叫鷹利的科技企業與當地網絡送餐平臺合作,推出了無人機送印度奶茶服務。目前,該送餐無人機航程為10公里,技術人員正計劃將其提升至50公里;同時致力研發6軸無人機,以提高負載重量。不過,該服務航線目前尚需當地民航局批準。在美國,著名送餐服務企業優步餐飲正計劃在圣地牙哥開展無人機送餐業務,送餐時間為5至30分鐘。
海外媒體評論,無人機配送相比傳統物流,配送時間極大縮短,適合小批量、高端、定制化配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高品質、個性化追求,是未來物流的大趨勢。
張健認為,國外實施無人機送貨是基于國外很多地方地廣人稀,商業區與居住區距離較遠,導致配送距離遠,加上國外發達國家的人力成本高,發展無人機能夠降低成本。在中國,無人機送貨成本與人工送貨成本相比尚無絕對優勢。因此,從目前看,國內無人機送餐更像是一種噱頭。
專家表示,目前有許多因素制約無人機即時送餐業務發展。首先是低空航線是受國家管制的區域,無人機航線不會規模性開放。其次是無人機成本很高,導致企業運營成本加大。同時,如何確保無人機不會因故障導致貨物墜落造成人員傷亡,也是需要關注的。
商業化還有多遠?
目前,無人機即時配送業務的政策制定和技術可行性測試已經取得很大突破。
從航空管制政策條件來看,2017年10月,中國民航局和億航、華為等企業在上海成立國內首個低空數字化應用創新基地。今年2月,由中國民航局、億航、華為、中國移動等共同發布《低空聯網無人機安全飛行測試報告》,通過實施聯網無人機監管項目技術測試,深度研究測試蜂窩網絡在無人機監管方面的有效性,進一步驗證了國際電信聯盟提出的“利用現有蜂窩網絡對低空輕小無人機進行監管”的技術可行性。
對于人們在安全方面的擔心,一些研發企業宣稱正在進行技術升級。億航物流無人機的研究人員稱,其無人機采用內置通信模塊,讓無人機聯上4G網絡;然后通過專門的基站動態實時計算,使系統定位精度可達30厘米級,可以實現安全精準送達。
更多專家認為,新零售強調“快”和“鮮”,隨著無人機配送的安全技術升級,政策配套跟上,無人機的配送重量會增多,運營成本將大幅降低,未來其商業化潛力將會充分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