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一:2017年8月,伊朗的一架無人機悄無聲息的靠近美軍“尼米茲”航母,直至300米范圍內才被發現。
新聞二:2017年7月,一架消費級無人機,在英國的伊麗莎白號航母不允許、不知曉的情況下降落在其甲板上。
新聞三:2017年8月,美國一架正準備在“尼米茲”號航母上降落的超級大黃蜂艦載戰斗機與一架伊朗無人機不期而遇,最近距離僅30米。
新聞四:2017年9月,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報道,英國皇家空軍于近日獲得升級改造“保護者”無人機的授權,這是其更新無人機戰隊計劃的一個重要環節。
“捕食者”無人機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概率事件,卻是無人機改變未來戰場潛力的體現。無論是以“捕食者”為代表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實施的定點清除作戰,還是以“全球鷹”為代表的高空長航戰略偵察無人機的部署和使用,都引起了廣泛關注。
“全球鷹”無人機
從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再到針對本•拉登而展開的攻擊任務,配備了精確制導武器的無人機曾為美國立下無數赫赫戰功。無人機也早已成為先進軍事技術的代名詞之一。作為高新技術在軍事領域運用的代表,無人機以其具有的高機動、高靈活度、高隱蔽性以及低限制、低造價、零傷亡等特性,能在現代戰場執行巡弋飛行、情報偵查、精確打擊、毀傷評估、區域封控以及信息中繼等多種作戰任務。從僅有一枚硬幣大小的迷你無人機,到翼展超過35米的美國“全球鷹”無人機;從傳統的執行空中任務的無人機到以動物為靈感的仿生無人機。可以預見,軍用無人機將會重塑21世紀的作戰模式,揭開以智能化遠程攻擊武器為主導的非接觸戰爭的新篇章,在未來戰場上發揮出無限的潛力。
一、“千里眼”“順風耳”,情報偵察屢建奇功
美國海軍rq-2b先鋒無人機
無人機以其機動靈活、隱蔽性強、無生命代價等優勢,可在戰場上執行偵察預警、情報收集等各類戰略、戰術任務,依靠自身攜帶的各類情報收集裝置如照相機、攝像機以及環境監測傳感器,可前出至敵前沿陣地甚至深入敵群,對敵防御部署及重要目標實施實時監控,或采取高速信息掃描等形式,對戰場信息進行快速掌握,為指揮決策提供戰場態勢信息。完成目標偵察、戰場監視、毀傷評估等任務。
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獲取相關重要戰略目標的情報信息,有50%來自無人機,其中,情報的分發和傳遞全流程花費時間不超過10分鐘。未來戰場上,情報偵察的主力將由高空久航式無人偵察機所占據,它將以其長滯空、高航速、廣視角、連續信息傳遞在情報、監視、偵察(ISR)中扮演重要角色。
結合探查所得到的情報,無人機能夠為己方火力提供火力引導以及校準發射,實施精準打擊,并對打擊效果做出準確評估,為下一步作戰行動提供有力支撐。海灣戰爭中,美軍在引導火力打擊中率先使用先鋒式無人機,使云層及煙霧對作戰行動帶來的干擾降至最低,過去需要50發炮彈才能達到的毀傷效果降低至20-30發即可完成。
二、“金鐘罩”“鐵布衫”,綜合支保表現非凡
美軍研制的"卡曼k-max"型重型無人駕駛直升機
未來戰場上,網絡信息領域的斗爭日趨激烈,在信息對抗、通信中繼、預警攔截、火力引導、目標指示甚至裝備物資保障等方面,無人機都有著廣闊的運用前景。
通過針對敵方地面雷達、電子裝備、指揮信息系統等進行精準干擾破壞,或對自身信號進行有目的性的修改放大,誘騙敵防空預警系統,能有效打擊敵方指揮、通信、偵察、預警能力,從而為己方信息安全、指揮作戰提供有力保障。同時,通過建立完備的無人機冗余備份通信鏈路,即使遭遇敵火力打擊,指揮通信系統依然能夠迅速恢復,保證完整順暢。無人機也可采用視距內模擬數傳系統與超視距通信中繼系統相結合的模式,拓展通信距離,保障通信中繼。
隨著無人機裝載量的不斷提高,無人機擔負物資運輸、彈藥補給甚至傷病員后送等后勤保障任務的能力也在顯著增強。無人機快速、隱蔽、成本低、操作簡便、不受復雜地形影響等特點,使其在擔任后勤保障任務時有著顯著的優勢。已在阿富汗戰場長期部署的K-MAX是世界首臺貨運任務的無人直升機,其發展前景值得關注。
三、“倚天劍”“屠龍刀”,火力打擊威力無窮
“捕食者”無人機發射導彈
在未來戰場上,無人機可裝配攻擊單元,在進行偵察的同時,對敵重要目標可進行實時攻擊,做到發現即摧毀,實現“察打結合”。
該類無人機以搭載精確攻擊武器為主,可對敵地面重要目標、海上艦艇以及空中飛行目標進行打擊以及反導攔截。攻擊型反輻射無人機針對敵通信樞紐、預警裝備,使用輕型和重型導彈武器進行精準打擊;戰術攻擊無人機由搜尋設備和戰斗部組成,在發現目標后采取導彈式“自殺”性攻擊;主戰攻擊無人機以其高速度、大載荷,可模仿戰斗機的進攻方式,進行空空、空地戰斗,達成全球快速打擊能力。“捕食者”無人機在北約空襲利比亞的行動中,使用“海爾法”導彈對利比亞的重要地面目標進行精準打擊,并首次與米-25戰斗機進行空空戰斗,表明了戰斗無人機在戰場上的重要作用。
除了搭載在常規無人機部隊,根據不同任務需求,艦載無人機的出現也為航母戰斗群注入了新鮮血液。由于無人機不受飛行員各種相關的生理限制,可輕松完成載人飛機無法實現的高危險性動作,其作戰半徑遠遠大于有人艦載機的作戰半徑,當彈藥用光的時候甚至可以直接和敵方目標進行反水面艦艇對決,還可達成戰場“零傷亡”目標。
四、未來戰場規則,或由無人機改寫
美軍無人機"蜂群"組網作戰示意圖
在過去的幾場戰爭中,無人機已經以實例證明了其改寫戰場規則的能力。貝卡谷地之戰,以色列運用小小的無人機,通過對敵防空體系的破壞,掌握了對空作戰的絕對主動權。新的武器技術和武器平臺,從改變戰爭規則到被大家完全認識,會有一個過程,像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一樣——直到二戰爆發和二戰初期,世界海軍依然沒有把航空母艦作為下一代的海上霸主來看待,隨著航母的運用和它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航母才取代戰列艦,成為新的海洋霸主。
未來的無人機,從技術上,可以做得更小,也可以做得更大,同時現在的技術也能讓它變得更聰明。更小、更聰明意味著可以實現蜂群式的作戰方式,設想,伊朗靠近美國航母的是一個無人機蜂群,航母就面臨著失能的威脅;更大、更聰明,就有更長的監視時間和能力,甚至具備直接攻擊的能力。
無人機改變戰爭規則,不是未來,而是現在正在改變著戰爭規則。我們必須認識到它正在改變著戰爭規則,才能適應這種改變,才能在這樣一個戰爭樣式改變過程當中,取得贏得戰爭的制高點。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