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飛行汽車優勢顯著,各大企業也都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研發,但是從目前來看,飛行汽車的技術水平還處在初級階段,想要實現商用還面臨著不少障礙。
自動駕駛汽車與無人機兩大熱門的結合便是時下一大熱點——飛行汽車。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近日,英國發動機制造商勞斯萊斯在Twitter上發布了“飛行出租車”開發項目,并希望找到合作方,共同開發一個可能會在未來10年升空的項目。勞斯萊斯方面表示,目前已制訂了一個能夠搭載4~5人、行駛距離約為500英里的“飛行出租車”計劃,希望以此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
如今,自動駕駛技術正風靡全球,無人機行業加速崛起,自動駕駛汽車與無人機兩大熱門的結合便是時下一大熱點——飛行汽車。據行業雜志《航空周和空間技術》統計,2017年全球約有20個不同的團隊正在進行用于城市通勤市場的電動垂直起降飛機的研發工作。
從全球已經曝光的飛行汽車試飛信息來看,自動駕駛汽車的規模化量產也愈發臨近。與自動駕駛汽車一樣,飛行汽車開發企業也將未來首要商用場景放在了出租車上,飛行出租車呼之欲出。
出行市場掀起飛行熱潮
隨著航空科技公司競相努力讓電動飛行汽車成為現實,飛行出租車正在掀起全球熱潮。除勞斯萊斯之外,波音、空客等航空航天巨頭,Uber、保時捷等其他領域企業也對飛行出租車的發展投入巨大。
波音公司CEO丹尼斯·米倫伯格曾表示,飛行出租車從技術層面上來說是可行的,未來十年內就有可能投入運營,飛行出租車帶來的速度將遠超我們的想象。
除了波音,另一大航空航天巨頭空客也十分重視飛行出租車的發展。2018年初,空客首次公布了其飛行出租車首次成功飛行的視頻記錄。一架完整的電動、無人駕駛垂直起降飛行器完成了首次試飛。
入局者還有豪車生產商保時捷。保時捷高管馮佩德在接受德國雜志采訪時表示,保時捷公司可能會研發一款飛行乘用車,該舉措或將在城市空中出租車市場與Uber發生正面競爭。
Uber推出的“Elevate”項目,積極研發先進的垂直起落飛機并打造未來的城市空中交通網絡,飛行出租車就是項目內容之一。
除了以上巨頭外,還有很多初創企業進入飛行汽車這一市場當中。其中,中國無人機公司億航在2016年的CES展上亮相了一輛億航184飛行出租車的原型。2018年5月3日,在迪拜舉行的SAMENA電信領袖峰會上,億航184也獲得展示。
作為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RTA)的全球第一家自動駕駛飛行器制造商戰略合作伙伴,早在2017年2月,億航184自動駕駛載人飛行器已經率先在迪拜民用航空管理局指定的飛行場地,分別針對迪拜沙漠環境和海濱環境完成了多項適應性航空飛行測試。據悉,億航184準備于未來幾年在迪拜試用。
億航聯合創始人熊逸放表示,在5G時代的驅動下,城市空中立體交通這一龐大新興行業將有望快速建立。在這個數字世界里,所有東西都會被智能連接起來,曾經只存在于科幻電影里的打“飛的”,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深圳市哈威飛行科技有限公司CEO劉益華告訴記者,“飛行的微型化、娛樂化、個人化是未來趨勢,飛行出租車覆蓋低空空域,靈活快捷,于交通領域是革命性創新。”
最佳設計仍在探索
雖然品牌眾多,但從技術角度來看,多旋翼模式是飛行汽車的主流。這種模式能使其垂直起降,規避此前固定翼占地大的缺點。多旋翼模式是在機身安裝多個旋翼,依靠旋翼產生升力,通過改變每個旋翼轉速來控制飛行器的各種狀態。
多旋翼飛行汽車外形類似于放大版的無人機,將中間機身替換成駕駛艙。聽起來不難,但飛行汽車絕不是把汽車加上“翅膀”那么簡單。新材料、電池、電動推進、自動巡航等技術的突破對飛行汽車的發展至關重要。
“無人機行業的風生水起,帶動微型載人飛行的飛控技術長足進步;炭纖維等材料技術的不斷突破,也是飛行出租車必須依賴的基礎技術之一。”劉益華表示。
大疆創新負責人告訴記者,“使用多旋翼飛行器執行大載重長距離的運輸任務,既不經濟,也不安全。”
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蔡琰表示,就電動垂直起降飛機來看,市場仍在探索最佳設計,而且先進的可轉換構型已經出現。“目前存在多種可轉換構型——立式起落飛機、傾轉旋翼、傾轉機翼甚至混合動力等。”
波音旋翼飛機技術員Dan Newman用石頭、剪刀、布來進行類比。“在航空業,石頭是現有技術,已經足夠好了,將持續使用這些技術,直到有足夠的理由進行替換,但在概念設計的世界里,布可以戰勝石頭,剪刀是對布的設計進行可行性挑戰的因素。”Newman表示,“我們的需求明確之前,電動垂直起降飛機不會出現統治性的構型。”
“對于飛行出租車來說,它們要安全、安靜、清潔和高效。”凱斯西儲大學機械和航空航天工程專業教授Vikas Prakash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相信,成功的空中出租車設計不會使用當今直升機的旋翼設計,而是垂直起降的概念與分布式能源推進系統相結合。”
大規模商業化道路仍有障礙
雖然飛行汽車優勢顯著,各大企業也都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研發,但是從目前來看,飛行汽車的技術水平還處在初級階段,想要實現商用還面臨著不少障礙。
首先是續航能力。由于飛行汽車基本采用電力能源,續航能力不可避免地成為其發展過程中的主要限制因素。“空中出租車實質是飛行器的微型化,最大的問題是動力技術,目前電池的能量密度水平難以支撐這一概念。”劉益華表示。因此,未來想要大規模普及,必須提高電池儲存與快速充電技術,不斷突破續航能力的天花板。
噪音問題也不容忽視。由于飛行汽車在飛行時基本位于低空空域,當大規模部署商用之后,將產生嚴重的噪音污染問題。因此,在商用之前,飛行汽車開發商必須與城市管理部門合作,合理規劃飛行空域,并著重提高降噪技術,以避免對人們正常的生活、工作產生影響。
還有不能回避的法律問題。飛行汽車想要實現商用,還需要政府監管部門的認可,需要專門法律的保障與規范。“如果技術成熟,政策法規一定會做出相應調整,在某些領域會有突破,譬如軍方。”劉益華表示。
對于一個載人產品,其各方面審查要求都很高,飛行汽車商業化是否遙遙無期?在長期參與無人機投資的紀源資本副總裁余俊看來,飛行汽車可以先拿來載物,逐漸驗證產品成熟度、安全冗余系統完整性,再一步步實現載人的終極目標。飛行汽車就要來了,而且一定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