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事專家們紛紛預測無人戰爭即將來臨之際,在敘利亞上演的簡陋版“無人戰爭”或許能讓我們一窺未來戰爭的端倪。
俄羅斯的氫燃料無人機、排雷機器人以及無人坦克等無人裝備高調亮相敘利亞戰場,而隨著戰事進入尾聲,各類武裝分子使用無人機發動襲擊也越來越頻密。
之所以將其稱之為簡陋“無人戰爭”,一方面俄羅斯無人裝備的技術水平以及使用理念在各大國中并不突出,而那些武裝分子使用的無人機也都是由消費級無人機改裝而來。
但是對戰各方對于無人裝備更頻繁的使用,以及無人裝備在戰爭中發揮的越來越廣泛且重要的作用,至少也可以為未來的反恐、平叛戰爭以及大國戰爭提供一些必要的參考。
俄軍的各型無人機在敘利亞戰場上被用于偵察、校準炮火以及發動攻擊,而各型大小各異的排雷機器人在巴爾米拉和阿勒頗浩大的排雷任務中也是成績斐然。

資料圖片:駐敘俄軍特戰隊使用無人戰車。(圖片來源于網絡)
被寄予厚望的“天王星-9”(Uran-9)無人戰車,雖然在敘利亞的戰場首秀“玩砸了”,但是正如西方情報部門所述,如果解決了戰場上暴露出的問題,這款“鋼鐵怪獸”就可以將在巷戰中的不對稱戰力發揮到極致。
不知疲倦、沒有恐懼、守紀律、不怕犧牲、動作迅捷、功能強大……,俄軍在敘利亞戰場上的經驗已經表明,大規模使用無人裝備將顛覆戰爭的形態,不對稱技術優勢將徹底打破戰爭天平。
當然各國軍事專家在預測未來的“無人戰爭”時,提及最多的還是中美俄等大國在無人裝備以及作戰理念上的創新和進展。但是隨著各類機器人裝備在生活中的普及,非國家行為體、跨國犯罪組織以及恐怖組織等對于無人裝備的獲取也越來越便捷,而技術水平也令人驚嘆。
沖突各方以無人裝備為主力的“無人戰爭”,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最早會在平叛以及反恐等形式的沖突中登場。

資料圖片:俄軍“天王星-9”無人戰車。
俄羅斯駐敘利亞沖突各方和解中心主任阿列克謝·齊甘科夫少將表示,自8月初以來的半個月里,俄軍已經擊落了16架從武裝組織控制的伊德利卜沖突降級區起飛的無人機。
而最早遭遇無人機編隊突襲的赫梅米姆空軍基地(1月由10架無人機組成的編隊發動襲擊),如今對于無人機襲擊已經是見怪不怪了,最近半個月,俄軍在赫梅米姆基地附近已經擊落6架自殺無人機。
迄今為止,武裝分子使用的無人機,大多還是由市面上可以輕易獲得的消費級無人機改裝而來。據統計機構數據顯示,從2013年開始,全球無人機市場規模每年以40%左右的增長率在急速擴張,預測到2019年全球民用無人機銷量可達393萬架(消費級約為300架、工業級約為93萬架)。
但是武裝分子在敘利亞放飛的無人機的很多技術已經遠遠超過安全專家關于恐怖分子技術的認知。據俄羅斯國防部披露,襲擊俄軍基地的無人機都配備了氣壓傳感器和升降舵,在飛行過程中使用GPS導航技術,而攜帶的爆炸物和引信也都是軍用級別的。俄羅斯專家對截獲的無人機進行技術分析發現,武裝分子甚至可以在100公里外放飛這些無人機。
武裝分子利用無人機襲擊防守嚴密的軍事基地目前仍未有很大的戰績,但是也不容小覷。美國軍方、國土安全部以及聯邦航空委員會曾召開過一場關于無人機威脅的小型會議,一位參與者曾描述會議場景,現場播放的視頻讓與會者“大開眼界”,一架廉價無人機簡單改裝后就可以發射半自動武器,經過改裝的市場上價值5000美元的無人機在演習中成功消滅了一個行進中的裝甲車隊。
無人裝備的優勢是“平等”的,對于軍事強國是如此,對于各類武裝組織也是如此。在敘利亞戰場上,無論是正規軍還是武裝組織都在使用無人裝備作戰上突飛猛進。未來戰爭會怎么打,或許我們可以先從敘利亞這場簡陋的“無人戰爭”中找到蛛絲馬跡。(文/董磊)

資料圖片:俄國防部展示繳獲的襲擊俄軍基地的自制攻擊型無人機。(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