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夕之夜,湖南長沙橘子洲頭上演了浪漫一幕:777架無人機臨空起舞,時而模擬煙花綻放,時而擺出牛郎織女和愛心圖案,打造了一場“全民告白夜”。這份“浪漫”的背后,要歸功于無人機集群技術。
在生物界,我們隨處可見這種類似的集群現象——蜂群高度協作進行防御和覓食、狼群分工明確捕獲大型獵物、蟻群合力搬運重于自身千百倍的東西……這些智能有限、行為規則簡單、決策機制并不復雜的個體,在一定的規則組織協同下,整體層面涌現出驚人的群體智能。
無人機集群并非單個平臺的簡單疊加,而是通過集群中的個體緊密協作,實現集群整體能力的躍升。因此,在軍事領域,無人機集群作戰擁有單個平臺作戰無法比擬的優勢,可在反恐維穩、廣域搜索、偵察監視、精準打擊等任務中大顯身手。
一是作戰成本低。無人機集群作戰的顯著特點是將復雜的作戰任務細化,按照一定的規則分配給執行個體,然后通過簡單、低成本的集群個體相互間的協作,共同完成作戰任務。這使得無人機集群作戰的綜合作戰成本較低,而敵方在應對集群攻擊時,往往需要付出更高成本。
二是戰爭勝算大。根據蘭切斯特平方律理論,在交戰過程中雙方兵力變化關系影響著戰爭結局,與單個參戰平臺的作戰能力相比,參戰平臺的數量在戰爭勝負上幾乎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無人機集群作戰正是充分利用數量優勢占據戰場主動權,從而提高局部戰爭的勝算率。
三是生存能力強。無人機集群具有“無中心性”或“多中心性”的特征,并且集群個體可以自主協同,在進行集群對抗時,少數個體的損壞對集群整體的影響甚微,甚至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還可以使個體之間相互補充愈合,從而繼續執行作戰任務,保證了無人機集群整體的生存能力。
四是作戰效能高。單個作戰平臺盡管功能完善、作戰能力強,但是極易遭受火力打擊,在毀傷后短時間難以再形成戰斗力。無人機集群中的個體按照一定的規則組合后,能夠各司其職,實現整體作戰能力的提高,無人機集群多平臺作戰相對于單個平臺參戰,偵察、打擊、防御、自愈等能力都呈指數級提升。
盡管無人機集群的研究發展如日中天,但是在軍事應用領域,無人機集群面對的環境復雜多變且對抗性強,集群成員間進行高效協作的難度很大。因此,如何實現無人機集群作戰任務的合理分配、完成無人機集群的智能優化控制、保障無人機集群成員間的高效信息交聯,成為無人機集群作戰實現過程中極具挑戰性的問題,也是世界各大軍事科研機構廣泛研究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