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解決這些難題,光是前期模組的擺放位置就經歷了幾輪迭代。最后工程師們決定把第一代 “御” Mavic Pro 采用的超聲波方案換成了紅外線距離探測器,并且把 GPS 從機身尾部移到了機身中部,再經過多次實驗和討論,才有了如今的機身設計。在不刻意隱藏攝像頭的方案下,“御” 2 遍布全身的感應模組,反而成為了它強大性能的標識。
*全向感知包括前、后、左、右、上、下六個方向,但并非 360 度全向覆蓋。其中,左右感知僅在智能跟隨和三腳架模式下生效。感知系統只能在有限的環境條件下輔助飛行安全,并不可替代操作者的判斷和操控,請務必在飛行中時刻關注周圍環境和 App 相關警示,確保安全飛行。
傳承和創新
“御” 2 在機身結構和布局上傳承了上一代的方案,折疊方式、腳架天線、電池插拔方式等,幾乎所有的設計改動都是基于功能的變化。

相比傳承,“御” 2 的創新更令人矚目。工程師們整體優化了電池、動力系統效率和整機氣動設計。機身在風洞進行了空氣阻力仿真實驗后,機身和機壁都變得更圓潤了,使得“御” 2 全速飛行時機體阻力相比第一代產品降低了 19%,在整機變重的情況下依然實現了 31 分鐘的續航* 。
*無風環境下,以 25 公里/小時勻速飛行測得,實際使用時間或因環境和飛行方式不同而有所差異。


“‘御’ 2 并沒有刻意去追求設計上的酷炫,沒有絲毫夸張的元素,也沒有一丁點多余的細節,我們只是在還原它本該有的樣子。”大疆的工程師評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