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民航組織秘書長柳芳(右一)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 每經記者 謝振宇 攝
作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國際民航組織(ICAO)從1944成立已走過70多年的歷程。
國際民航組織通過制定國際航空運輸的公約、政策和標準及建議措施來推動全球民航業的安全高效運行。自2015年首次當選國際民航組織秘書長以來,柳芳積極推進制定國際民用航空標準與建議措施。針對無人機發展的相關問題,9月13日,在2018全球無人機大會于成都舉行期間,柳芳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的專訪。
柳芳表示,國際民航組織針對有人機已制定12000多條標準,就無人機方面,正在對現有標準進行更新。
談產業發展:“無人機業快速發展,但也帶來不小挑戰”
NBD:無人機行業蓬勃發展,但近年來“黑飛”事件頻發,帶來安全隱患,您是如何看待無人機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柳芳:無人機產業對民用航空甚至整個社會來講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被當作是革命性的變革。但行業發展的同時,也給民航業帶來不小挑戰。因此我們要思考如何把挑戰變成機遇,并針對無人機帶來的問題找到解決辦法。隨著第四次產業革命把無人機當作一種新型產業,這就要求對目前所有的國際標準進行更新。促使無人機行業能夠安全、有序融入到有人機運行的航空環境里面,從而對國家、社會、公眾提供優質安全的服務。
無人機從目前國際民航組織的定義來說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大型無人機,涉及人員的執照等,是按照有人機來進行管理;二是小型無人機,對于小型無人機融入到規章體系,一是不太現實,二是制約整個行業產業的發展,從而帶來負面影響。我們希望小型無人機方面,政府能夠探索有利的條件、設施以及管理方式,從而對無人機進行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