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形態延伸出對不同行政管理規范的需求,涉及的行政部門包括了工信部、民航、農業以及安全監管部門等。但是,我國無人機起步晚,目前關于規范無人機駕駛航空器的法律法規尚未出臺。對無人機的監管,主要是由民航管理部門和空管部門負責。
今年6月起,民航局運輸司印發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經營性飛行活動管理辦法(暫行)》生效執行,《辦法》對無人駕駛航空器的經營活動進行了依法監管,上線當日共有328家單位在線提交了許可申請。9月13日,國際民航組織也表示已處于制定無人機規章,更新相關標準階段。
梁峰向記者展示了一份民航公安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該基準就是對無人機飛手的一個約束。
梁峰從事無人機的相關工作已經六年以上,平常進行作業時,他們都要提前準備手續,才能進行合法飛行。梁峰列舉了三個方面的必須手續,第一就是飛手必須具備飛行執照,類似于大家說的汽車駕照;第二是要對無人機進行實名登記;第三是無人機要進行飛行操作,必須要進行空域的申請工作。
“頭頂安全” 如何保障?
9月10日至14日,2018全球無人機大會在成都舉行,會上就如何監管空域安全等焦點問題進行了多方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