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仿生科技正在快速發展,尤其是在機器人行業,從蜘蛛到鳥類,從章魚到蟑螂,各種生物為技術進步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仿生科技也成為機器人技術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
以下是11款創意仿生動物無人機,雖然其中有部分產品還處于試驗階段,但這種探索將是未來各種行業應用必須走出的一步。
1、我國仿生“信鴿”無人機
西北工業大學研制的這款仿生“信鴿”無人機重量僅為200克,也就是4兩重。翼展50厘米,飛行速度40公里/小時,可持續飛行30分鐘。
這種無人機內置HD高清攝像頭,可拍攝清晰度極高的照片。除此以外,它還能進行無線電定位并與衛星通訊數據連接,及時將所拍情報傳送回指揮部。
據專家介紹,“信鴿”無人機可以根據情景上下揮動翅膀,再加上一些羽毛做掩飾,可以模仿出真正信鴿90%以上的動作。
哪怕和真正的鴿群混在一起,也能做到不被鴿子發現,更何況是站在地面上的人類了。
“信鴿”無人機還有著極好的減震功能,足以抵抗在飛行時遭遇其他鳥類或空氣亂流的干擾,具有很好的穩定性。
據了解,目前我國研制的這款“信鴿”無人機已經成功部署在全國5個省份之中,涉及面高達30多個地區,說不定剛剛就在你的頭頂飛過,想想都驚掉下巴!
2、仿生果蠅無人機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機器人研究團隊成功打造出了一款模仿果蠅飛行機制的DelFly Nimble飛行機器人。
這種新的四翼撲翼機器人不僅成功地模仿了果蠅超靈活的飛行機制,而且單次充電最大飛行距離長達一公里,速度可以達到7米/秒(25公里/小時)。
它可以懸停在半空或執行各種極端動作,如俯沖和空中打滾。一次充電可支持飛行一公里,這使其具備了軍事應用的潛力。
3、仿生蝙蝠無人機
機器人創作和機器人機制的設計靈感通常來自動物行為。來自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模仿蝙蝠翅膀結構,成功構建了一只完全獨立自主飛行的機器人——蝙蝠機器人(B2)。
蝙蝠在飛行中表現出卓越的敏捷性,這是因為它們能夠使用獨立控制的關節來調節翼展、翼彎和攻角。B2僅重93克,其形狀像一只真正的蝙蝠,并具有與蝙蝠飛行形態特性最匹配的可拉伸硅基薄膜翅膀。該機器人能夠通過彎曲、展開和扭轉其肩部、腕部、臀部、肘部和腿部來改變其翼形。
此項研究具有雙重意義。研究蝙蝠飛行能夠為飛行機器人振翼提供寶貴的見解,同時這種蝙蝠仿生機器人設計可以提供更安全的人類/無人機環境,具有實際應用意義。許多以前的項目主要模仿昆蟲飛行。大多數昆蟲的翅膀結構都是單一的未聯結結構單元,不像蝙蝠那樣復雜。與其他飛行動物相比,蝙蝠的飛行機制獨一無二。他們的飛行機制涉及多種不同類型的關節(比如球窩關節和旋轉關節),這些關節將骨骼和肌肉彼此互鎖在一起,形成具有超過40個自由度(DOF)的變質肌肉骨骼系統。研究人員表示,蝙蝠飛行的這些方面為飛行機器人提供了獨特視角。
與當前飛行機器人(比如四旋翼飛行器)相比,蝙蝠仿生飛行機器人擁有眾多優點。其中最大優點就是其柔軟的翅膀。受材料和設備(比如尖銳的轉子葉片或螺旋槳)以及高振幅噪聲限制,傳統的四旋翼飛行器和其他旋翼飛機被認為對人類不安全。另一方面,具有蝙蝠柔韌翅膀的機器人主要由柔性材料組成,并且振翼頻率更低(7至10Hz,而四旋翼飛行器為100至300Hz)。這種機器人在穿越不同的環境時,其操作和飛行更加安全,幾乎不會造成任何損壞。
蝙蝠飛行運動學中的主要自由度在B2的振翼、前肢中間運動、手指屈曲伸展、腕部(將手連到前肢的小骨頭)旋前旋后轉以及腿背側運動的設計中得到了充分體驗。
圖1. 蝙蝠機器人的飛行機制及其自由度/©Ramezani等人
圖2. 蝙蝠機器人(B2)的電子部件/©Ramezani等人
圖3. 蝙蝠機器人的數據流程圖/©Ramezani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