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國民用無人機產業剛剛起步,2015年迎來爆發式增長,大疆無人機“精靈”系列產品被《時代周刊》評為“全球十大科技產品”。據航空工業綜合所副總工程師舒振杰透露,“當時為促進和規范無人機產業發展,國務院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國標委等相關部委加快制定無人機標準和法規,航空工業綜合所作為航空標準化研究機構,積極承擔了標準體系建設工作。”2017年5月,在綜合所推動下,國標委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安部、農業部、國家體育總局、國家能源局、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了《無人機駕駛航空器系統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7—2018年版)》。至此,我國無人機系統領域標準化工作有了全面統籌規劃指導。隨后,綜合所按指南要求組織行業開展多項無人機領域急需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的制定。2018年6月,國家標準委正式批準成立了全國航空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無人駕駛航空器分委員會(TC435/SC1)。同時,為積極爭取國際標準話語權,綜合所正在籌備國際無人機系統標準化協會。
從2015年到2018年的三年時間是我國無人機產業的高速發展期。在舒振杰看來,無人機產業發展中還有兩大問題,一是國家要盡快落地國家空域改革,3000米以下低空要放出來,可以預料低空開放將極大刺激國民經濟發展。另一個是無人機的軍民融合步伐走得還比較慢。舒振杰說:“目前大量的民用無人機都是民營企業在做,他們從技術積累、人才能力、資金投入都是遠遠不夠的,若國家隊不出手,后面很有可能被國外趕超,那么標準也會受制于人,因為產業不發展,標準也很難推動。從某種角度說,全球無人機領域的競爭已經從行業應用、產品和技術創新和法規標準制等方面全面展開。航空工業應站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高度,加大工業級無人機產業發展的投入,當然,綜合所在標準、檢測和認證方面更是責無旁貸。”
在無人機產業成長的過程中,無人機標準也在提速。目前行業內正在加緊制定27項國家標準和航空行業標準,以及40項團體標準,未來一兩年,將有約40多項標準可向行業供給。在國內標準體系建設提速的同時,無人機國際標準的爭奪也在如火如荼。舒振杰指出,2018年6月,日本、韓國和英國在第六次全體大會上就提出了多項新標準提案。其中,日本涉及空中管制(UTM)標準,韓國提出身份識別標準,英國則提出相關的培訓標準。中國代表團多次組團參加ISO TC20/SC16會議(國際標準化組織航空航天委員會無人機系統分委員會),積極研討、主動溝通、充分展示了中國無人機系統的綜合技術水平、產業實力及政策支持力度。2017年11月,以綜合所為主編的國際標準《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分類及分級》順利推進到CD階段,同時,由綜合所牽頭16家無人機企事業單位(40余名專家)共同起草ISO/AWI21384-2的機體、飛控與航電、動力系統、任務載荷、數據鏈、地面站等6個章節的內容編制,中方承擔了ISO/AWI21384-2標準(產品系統)75%的內容編制。
2018年9月,由航空工業綜合所和國際無人機系統標準化協會(籌)主辦的“第二屆無人機系統標準發展與應用”國際論壇在浙江嘉興召開。舒振杰說:“會前我們邀請SC16主席John Walker到訪綜合所,并詳細匯報了中國無人機產業發展以及標準制定的情況,當他得知我們要在5年內做300項無人機標準時,他感到非常震驚,對中國無人機標準化的進程表示贊許。”第二屆論壇共有來自7個國家200余名專家代表參加論壇活動,嘉賓和代表對無人機行業如何突破核心關鍵技術、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創新行業應用展開了有益探討,論壇的成功舉辦展現了中國在無人機國際標準化領域的影響力。
目前,全球物流無人機研發應用整體還處于初期階段,需要大量資本和人力、物力投入。基于實際場景開展技術研發和商業模式孵化是整個行業實現跨越的必由之路。8月20日,航空工業綜合所與京東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無人機檢驗檢測能力、標準研究、質量工程、適航性與安全性四個方面展開合作,成立無人機檢驗檢測中心,共同推動建設無人機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構建適航保證體系和無人機安全性仿真平臺,鞏固雙方在無人機領域的引領地位。談到跟京東合作,舒振杰說:“航空工業是以航空制造為主業,京東是一個傳統的電商+物流企業,它沒有裝備制造能力,京東希望把物流方面的基于場景運營固化成標準,同時把適用于物流無人機裝備的標準制定出來。這次合作,實際上是推動物流產業的無人智能化的發展,美國亞馬遜等國際電商、物流企業都在做這方面的探索。”
舒振杰指出,目前全球各國對無人機技術標準的爭奪已經開始,包括英、美、日、韓等國都有了明確的標準路線圖。我們應抓住當前我國無人機產業發展的機遇,在市場、應用和技術尚能夠比肩世界的關鍵時刻,積極推進無人機標準體系建設,通過標準化推動產業升級,軍民融合。同時,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通過中國標準走出去,帶動中國產品技術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