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場及線上互動環節中,伯鐳科技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胡心怡介紹了伯鐳科技的產品、核心理念、戰略方向等各個方面。

無人機作業智能化
伯鐳科技利用領先的軟硬件技術打造了一套包括智能數據采集以及云端大數據智能分析等功能模塊在內的智能無人機作業系統,便于客戶大規模部署。這套系統能夠最大程度代替人工,幫助客戶更加輕松地采集、分析及共享空中信息,節省時間和費用,最終達到幫助客戶提高管理和運營效率的目的。目前,伯鐳科技的產品已經服務于光伏巡檢、港機巡檢等多個垂直領域的客戶。
伯鐳科技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胡心怡表示: “伯鐳科技做并不只是簡單的操控無人機飛行。第一點,伯鐳科技具有針對性,例如港機、光伏設備巡檢等,無人機的飛行場景不同,需要不同的技術手段來實現。第二點,伯鐳科技不僅僅做數據采集,我們在采集數據之后更要分析和處理數據。整個行業做數據采集,缺數據分析,數據的意義是為客戶找出問題所在,提出解決方案,而我們的云端數據處理平臺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第三點,通過人工智能的方式替代人們去做一些重復、危險甚至人類做不到的事情,我們的伯鐳盒子能夠實現目標檢測和識別,我們的軟件能夠高頻度、不同方位、不同角度的采集數據,能夠用簡便智能的方式采集更加精準的數據。”

無人機的市場前景
隨著無人機研制、生產成本不斷降低,其應用范圍日益廣泛,具有旺盛的市場需求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將會成為支持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
政策、技術和應用需求是無人機產業的三大驅動力,降低成本、注重實用將是今后無人機產業發展的重要特征。隨著國家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供給側結構改革落地,在鼓勵創業創新的大背景下,極具市場價值的無人機行業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根據行業預測,我國民用無人機產品銷售和服務總體市場規模2018年將達到110.9億元,到2020年將達到465億元,2025年將達到750億元。
關于無人機的市場,胡心怡表示:“無人機為什么是一個熱詞,它也是一個新冒出來的一個詞,我們現在不是說看無人機可以賣出多少架,而是切入原來就已經存在的,用人工進行巡檢的這一部分,每天我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看路看橋,這些都是已經存在的了,1270億是從替代人工的角度上有這么大的市場,從無人機的硬件銷售來說,全球應該是一個幾百億的規模,50%的增長是至少的。所有的硬件都是行業的起源,往后軟件和數據服務的市場結果是會超過硬件,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伯鐳科技的專注領域
胡心怡表示伯鐳科技會在初始階段專注于幾個比較熟悉的領域,比如光伏巡檢這種,伯鐳科技可以直接生成報告指出客戶的弊害。伯鐳科技現在已經開始與第三方合作,在云平臺的處理軟件中伯鐳科技會放入一些自己初期做的應用模塊,后期會與合作伙伴進行合作開發一些應用嵌入云平臺中。伯鐳科技將保持專注和深入自己擅長的領域,更多的領域將與合作伙伴合作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