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人也好,行業也罷,要想快速成長,都需要一個機遇。而現在,水下迎來了它的機遇期。隨著眾多企業的入局,以及資本市場的追捧,水下無人機未來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水下無人機/圖 來源網絡
在你的印象里,無人機是什么樣的?相信在大多數人眼中,無人機或是大型固定翼形態、或是小型多旋翼形態,總之肯定是飛在天上的。實際上,除了上天,無人機也能下海。如今,隨著水下無人機的迅速發展,人類探索水中世界將迎來更多便利。
無人機“紅海”如何突圍?
水下無人機的“突然走紅”,其實和空中無人機的市場形勢關系密切。據數據統計顯示,2015年全球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規模躍升至110億元,達到新高峰。但是市場規模龐大,并不意味著企業的生存環境就足夠樂觀。
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行業格局幾乎已經難以出現大的變動。中國的大疆創新成為這一領域的“巨無霸”,其全球市場份額達到了70%以上,在北美市場的份額也達到了50%。這樣的優勢是其他無人機企業無法比擬的。
同時,從2016年開始,伴隨資本市場對于無人機領域的興趣有所降溫,消費級無人機市場逐漸趨于理性化。另外,各國無人機監管政策也愈發嚴格。這使得無人機行業洗牌加劇,許多公司都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不得不從消費級市場“紅海”中突圍,去尋找其他的出路。
正是在這一契機下,面向行業的工業級無人機市場開始加速崛起。除了農業植保、地理測繪、消防救援、交通巡查、大氣監測等諸多場景外,船舶檢修、海洋休閑、海洋科研、漁業養殖等水下產業也成為了無人機新的發展方向。由此,水下無人機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水下無人機“藍海”浮現
雖然水下無人機得以迅速發展,與無人機行業整體形勢的變化不無關系,但是其并非是“新生物種”,而是已經有著較長的發展歷史。不過,長時間以來,水下無人機的成長較為緩慢,主要原因是技術難點較大,需要解決水下定位、精確控制等難題,同時也需要新材料、通信技術、防水技術、水下攝像機等重要技術設備的支持。
現在,隨著海洋經濟的加快發展、海洋探索的日益推進,水下無人機應用前景也越發明朗。目前,水下無人機被廣泛應用于軍事國防、自然資源勘探、漁業養殖、海洋科考、休閑旅游以及專業教育等領域,獲得了越來越多專業人士與消費者的喜愛。
從行業角度而言,水下無人機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距離大規模商業化還有一段路要走。在國內,深之藍、潛行科技、鰭源科技等許多企業都開始爭相布局水下無人機消費級市場,暫時還沒有出現有絕對優勢的頭部企業。對于更多的初創企業而言,這是難得的機遇期。
未來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隨著眾多企業的入局,以及資本市場的關注,水下無人機正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無人機細分領域之一。這一片“藍海”未來能夠形成多大的規模,成長為什么“樣子”,十分值得期待。
具體來說,水下無人機擁有三大發展優勢。一是市場優勢,隨著各國海洋經濟的發展,海洋活動日趨頻繁,涉水產業也迎來快速擴張,對于水下無人機的需求自然隨之提升;二是應用優勢,水下無人機與空中無人機類似,能夠廣泛應用于諸多場景、行業;三是效益優勢,水下無人機的應用,能夠大幅降低人工作業風險,還能提升水下作業效率。
接下來,水下無人機產業的發展以及市場潛力的釋放都有望進入加速期。據專家預測,到2025年,國內水下潛航器整體市場規模有望達到800億元,其中消費級水下無人機將占據較大比例。未來,水下無人機行業會否出現又一個“大疆”呢?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