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江昱秦/綜合外電報導
「Defense One」21日報導,為贏得下一場重大戰爭,美軍已擬定「蜂群戰略」,向敵軍釋放大量高度自主且相互連結的無人機、艦船等載具。美「國防先進研發計畫署」(DARPA)更宣布已進行相關測試;由于該戰略需透過陸、海、空、網路進行大規模且協調攻擊,美方電子戰防護能力將成為勝敗關鍵。
DARPA宣布,亞利桑那州育馬試驗場經一系列測試后,已證實實體與虛擬的無人載具即使在通訊與GPS面臨嚴峻的電子攻擊時,依舊能高度自主且協同完成任務。
這次在育馬試驗場測試時,軍方出動6架實體與24架虛擬無人機,執行打擊任務,以驗證彼此合作能力;并驗證其在沒有GPS導航的前提下,尋找并打擊預定目標的能力,以及面對非預期的阻礙與防護飛機的反應,同時還要接受人類指揮官的任務資訊。
DARPA聲明指出,此次測試中,無人飛行系統有效率地分享資訊、一同計畫、分派任務目標、協調戰術決策,并在最少溝通下相互合作,進而回應高度威脅的動態環境。
「拒止環境中的協同作戰」計畫協調官威爾斯本諾斯基指出,這次測驗證實自主團隊可以根據任務要求與不斷變化的環境進行合作與調整。
對美軍而言,由于五角大廈政策要求無人系統在對人類進行攻擊時,必須取得人類駕駛的同意,使得人類在這次測試中仍佔有一席之地,雖然比例已明顯下降。
然而,即使是最先進的電子戰防護技術也不完美。「Defense One」認為,五角大廈多年來積極嘗試將諸如機器學習、人工智慧(AI)等新興技術,應用于各軍事點間的通訊。即使在高度競爭環境中,其也能協助指揮官完成五角大廈的任務;但很難想像武裝無人載具在最低的通信下,能夠傳回足夠的情報協助指揮官做出明智的抉擇。
換言之,美軍準備賦予戰場上的智慧武器系統更多的決策權,但釋放「潘朵拉的盒子」卻帶來利害交雜的影響。
免責聲明:凡注明來源全球無人機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請注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