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總結說,人有三種:先知先覺者,后知后覺者與不知不覺者。先知先覺者引領,后知后覺者跟隨,不知不覺者消費。觀點是否片面暫且不論,這個總結確實很有意思,我們翻看歷史,似乎這樣的畫面屢屢上演:
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機車。不過新生的火車丑陋又笨重,走得很慢。當時甚至有人駕著一輛漂亮的馬車和它賽跑,火車不僅落后在馬車后面,還把路基都震壞了。
1886年,兩位德國人卡爾·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獲得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的專利權。但汽車剛剛被發明出來時,并不被人們所待見。英國的一些貴族還操縱議會通過了歧視汽車的法令,要求汽車和馬車會車時,汽車停車為馬車讓路,如果馬車夫有要求,汽車司機還要使發動機熄火,以便讓馬通過。
然而,時代潮流浩浩蕩蕩,蒸汽時代自然沒被一場比賽、一部法令所阻擋。先知先覺者造出了勢,一些后知后者成了事,不知不覺的者也享受到了福利。
今天,我們再一次站在了又一場大變革的前夜:這是繼蒸汽技術革命、電力技術革命、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革命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這是以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機器人技術等為主的全新技術革命。我們看到阿法狗戰勝了圍棋高手,我們看到波士頓機器人已經學會了后空翻,我們看到百度在all in AI……
以往被認為“傻大黑粗”的物流行業也在經歷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機器人分揀逐漸普及,人工智能開始應用,無人駕駛的研究進行的火熱……當一些網友還在開玩笑說用彈弓打無人機的時候,被認為落后地區的盧旺達已經悄悄成為世界上首個向無人機開放領空的國家,全境可以飛行快遞血液。
在國內,無人機無人車測試的新聞屢見不鮮,比如菜鳥的派送機器人小G、順豐的大型無人機、京東的無人駕駛卡車等等。但是此前似乎少有物流快遞企業對無人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情況做全面的梳理,并公開呈現研究成果。
不過在12月3日,中通快遞發布一份名為《工業級無人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報告》。報告分別從無人機、無人車技術的發展回顧、發展現狀的角度,詳細介紹了工業級無人技術主要技術分支,并從多個維度對物流企業無人機應用現狀進行了全方位的剖析,提出了無人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演進、協同應用、轉型升級等前瞻性觀點。
站在新技術革命的門口,當無人技術應用成為趨勢,我們也是時候通過這份報告來了解下這個最熱門的話題了。本文,我們就節選部分內容為大家梳理下:
一、什么在驅動無人技術在物流領域應用?
對于物流領域無人技術應用的驅動力,中通歸納為三點:配送需求劇增、人力成本飆升、服務場景復雜。
前兩點不需多言,2017年5月以來我國已經常態化進入單日快遞“億件時代”,不斷增長的業務量使得傳統的投遞方式越來越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另一方面,伴隨著人口紅利的消退,快遞企業開始面臨人工成本高、配送難的現狀。如何解決用工成本高、末端配送難,讓快件更快到達消費者手中成為了痛點問題。
至于第三點,中通在報告中描述為“在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落后的情況下,物流無人機能夠凸顯獨特優勢,提升物流網點與終端之間的流轉效率。無人配送車可以實現城市環境下的辦公樓、封閉園區、校園等訂單集中場所的收派件服務,無人配送車出色的靈活性及便捷的使用流程將大幅提高配送效率”。
所以,電影《頭號玩家》描述的無人機送披薩的場景也許有更遠的距離。我們可以認為在未來一定時期,無人機在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山區普及的速度似乎更快;而無人配送車在封閉園區更適宜推廣。
基于以上背景,中通提出:“隨著無人理念的輸出到產品的實體化,物流行業進入發展新賽道。物流行業將逐步實現由勞動力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變,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出現為傳統物流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路徑”。中通認為,智慧物流體系下無人產品的協同將起到核心推動作用,不僅為消費者和商家帶來“快”、“精”、“準”的極致服務,還將成為推進物流業發展的新動力、新路徑。
那么,無人機、無人車這兩款最熱門的無人技術發展與應用情況如何?中通這份報告中做了詳盡的梳理。以下分別展開:
二、全面梳理兩大無人技術:無人機與無人車
(一)無人機
相比無人車,無人機或許大家更“常見”,比如現實中的航拍、電影里的搜索營救的等等。事實上,我國無人機在上世紀80年代就經起源,在之前主要以軍用為主。20世紀90年代到2006年前后,民營企業開始入局無人機行業,將其運用到了災情監測、地球物理探礦等領域。2012年之后,無人機真正走進大眾視野,無人機行業快速發展,行業獨角獸也開始形成。
在物流領域,一批領先企業也開始應用。比如,2012年順豐提出無人機物流概念, 2017年6月在獲批空域進行首次運營飛行。再比如京東,截止2017年底,京東已經在陜西、四川、浙江等地開展了大規模無人機驗證飛行。除此之外,中國郵政、圓通、蘇寧、菜鳥也均已完成無人機測試飛行。
對于目前業務量位居行業第一的中通來講,其自然更有應用的動力與需求,尤其是在派送困難的偏遠山區與交通不發達地區。中通的數據顯示,在偏遠山區使用無人機派送,時效可以提高50%~60%。
回看過往,中通在無人機方面的研發與應用進展飛快:2017年7月,中通多旋翼無人機在浙江樂清首飛成功;2018年5月,中通大型垂直起降無人機在第五屆京交會亮相;2018年10月。中通在陜西獲得軍方正式批文,實現常態化運行;2018年11月,中通第一代油電混合物流無人機普羅米修斯1600A發布;同月,中通快遞宣布聯手西安航空寄遞打造西北控制救援體系……
就目前而言,中通快遞無人機主要聚焦末端配送及支線運輸,利用末端配送無人機對跋山涉水、孤島等地形地勢復雜地區的快件進行收派提升網絡覆蓋率。未來,中通快遞會根據業務及管理需求與無人機公司深度合作,共同研發多種型號的無人機,以滿足多種場景的應用需求,打造物流無人機自有平臺,探索更多的運營模式。
對于無人機的應用演進,中通在報告中預測隨著對無人機應用價值認知程度的加深,以及對其作業半徑、遙控距離的更高要求將促使無人機產品向更長航程、更大載荷方向發展,無人機技術的不斷創新必將顛覆眾多行業的傳統作業方式。
工業級無人機只有實現用途多領域、性能多樣化發展,才能把潛在的需求變為現實的市揚。通過實施無人機計劃,實現無人機與傳統行業的跨界融合,逐步細分出無人機應急救援、無人機公共安全、無人機環境保護、無人機石油巡檢、無人機物流等垂直應用領域,將開拓全新的無人機產業民用發展新趨勢。
(二)無人車
相比無人機,無人車起步稍晚,2016年以后才由部分場景下的自動駕駛逐步向全場景下的無人駕駛過渡發展。對比美國,我國無人駕駛汽車起步也較晚。但是憑借著我國企業對于無人駕駛汽車的投資偏好及國內對于汽車的需求,我國我國無人駕駛汽車發展迅速且前景巨大,預計我國無人駕駛汽車市場份額可占到全球市場份額的24%,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無人駕駛汽車市場。
此外,我國還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無人駕駛行業發展。同時也有9個城市陸續開放相關道路測試,積極推動半封閉、開放道路的測試驗證。僅上周就有嬴徹科技、智加科技等宣布獲得路測牌照。
就目前而言,無人駕駛不僅受到傳統車企的關注,還受到很多電商、快遞、餐飲等企業的青睞。如圖分別為國內配送機器人和無人卡車研發企業的梳理情況:
報告認為,物流企業的核心在于調度,中間運輸環節的核心則是安全和成本,因此,無人駕駛物流車盈利的關鍵是消除人力成本。無人駕駛干線貨運場景道路環境較簡單、不可控因素較少出現;“最后一公里”配送現實剛需程度高且可預期安全風險較低,因此無人駕駛在物流運輸領域會更快落地,時機也更成熟。
相對而言,末端無人車相比無人貨車,配送機器人速度更慢;對安全的要求相對比較低,在技術層面更加容易實現,在這里領域開展測試的物流快遞企業更多一點,如圖為中通快遞無人車應用歷程:
此前,中通無人車首次亮相京交會時,物流指聞曾發布過相關文章呈現其技術特征。當時,文章對中通對外展示的第一代無人送貨車介紹:
該款無人車體型小巧,長約1.4米,高約1.2米,最大載重達到300公斤,它上下可大致分為藍色的底盤和白色儲物區兩部分。打開車子后會看到約占車身八成體積的儲物空間,足以蹲進兩個成人,可應用于大件或緊急單票快遞的派送。
目前,上述無人車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試點運行。
根據中通這份報告介紹,目前末端無人車主要以校園、辦公樓以及園區為切入點,代替或者配合配送員進行快件派送。不過按照中通的規劃,未來其末端無人車將具備豐富場景適應能力,實現對各類場景與道路的覆蓋,不僅園區,還包括山區與農村。另外還將具備混合智能調度與無人配送閉環的能力。也就是說,可以通過多維度數據綜合運算,讓人機協同,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同時無人車和無人機協同運作,形成需求與供給相互促進的無人配送閉環。
(三)三個預測
面向未來,除了上文提到的應用演進,在這份報告中,中通還提出了兩個預測,分別為:協同應用與轉型升級:
中通認為,從人機協同向全自動無人化演進,大大提升運營效率,以無人倉、無人車、無人機為代表的無人科技協同運作,將推動物流網絡實現前所未有的高效。未來物流發展將達到無界物流這一終極狀態,無縫鏈接產業端和消費端,實現商品的快速流通、需求的精準匹配和價值體系的全面提升。
智慧物流體系下無人產品的協同將起到核心推動作用,不僅為消費者和商家帶來“快”、“精”、“準”的極致服務,還將成為推進物流業發展的新動力、新路徑。
報告同時指出,物流行業一方面面臨著定制化解決方案滿足用戶所需的轉型風口,另一方面,降本增效也成為物流企業進行“質變”必不可缺的競爭力。在這場轉型升級大戰中,物流裝備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無人理念的輸出到產品的實體化,物流行業進入發展新賽道。物流行業將逐步實現由勞動力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變,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出現為傳統物流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路徑。
結語:
當市場份額與行業地位穩固之后,很對人都在關注作為行業領軍企業,特別是通達系快遞帶頭企業的中通,接下來將通過哪些途徑更上一層樓?
作為中通的掌舵人,賴梅松在上市后曾在多個場合表達過樣一個觀點:快遞業正在從單純的業務競爭向“服務+生態”轉型,已進入新科技、新裝備、新生態、新模式的發展階段。此前不久,其接受采訪時再次表示:未來的快遞一定是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從賴梅松的理念,到近一個時期以來中通披露的一系列消息,再到如今這份研報,或許我們能大致明了未來一個時期中通的一個抓手:向技術挺進,從技術中要效益、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