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飛馬機器人將對入圍最終投票環節的10篇文章進行展示。
展示期為12月13-14日,每天刊出5篇文章。
您可在展示期間選出最為認可的文章,并在12月19-21日的投票期內為它投票。
投票期獲得票數最多的前三篇文章將位列前三名。
注意事項:
1、文章展示期僅供大家閱讀學習;
2、展示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飛馬機器人官網微信,并注明轉載出處;
3、投票期前請務必關注“飛馬機器人”官方微信,未關注用戶投票將不計入總票數;
4、投票期請勿使用任何刷票軟件,一人一票,刷票行為若被發現將取消入圍文章競票資格;
投稿單位:遼寧眾云圖測繪科技有限公司
一、項目背景
1、項目介紹
內蒙古自治區風能資源豐富,其作為鄰近華北、東北和西北電網的負荷中心,不單是國家落實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的目標地區,而且是開發建設百萬及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重要地區,被國家確定為“風電三峽”基地。
為了保障風電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我公司受甲方委托,協助甲方在20天內完成了內蒙古自治區某地1619平方公里的1:1000數字正射影像、1:1000數字高程模型、1:2000數字線劃圖的制作任務。該項目要求時效性強,因此所有成果為全新數據采集,非修補測。
圖1.1 一測區范圍 圖1.2 二測區范圍
2、項目特點
1)有人機因航高問題短時間內無法審批,因此無法采用有人機作業。
2)該地區常年風力較大,且項目實施月份大風、降雨等惡劣天氣較多,因此需要選擇抗風性能好、效率高的無人機進行作業。
3)該測區以草原地貌為主,無法選到合適的特征點作為像片控制點。
4)在空三過程中,如果通過傳統刺像控點的方式進行空三處理,需要耗費大量的選片刺點時間,增加了空三作業時間。
5)該項目要求總工期為20天,包含前期的控制作業,且最終成果幾乎涵蓋了全部的4D產品,并要求統一時間提交。若采用傳統手段,僅完成DLG線劃圖一項就需要組織不少于80~100人的專業測圖隊伍,但實際投入人員僅有25人。
二、技術路線
圖2.1 技術路線流程圖
三、作業流程
1、控制測量
根據甲方需求,在測區范圍內建立了一套D級GPS平面控制網,并提供國家西安80和國家CGCS2000兩套坐標系統的控制成果。
控制點埋石按照技術要求規格制作,預制樁中心埋設7cm帶測量標志的不銹鋼構件。
圖3.1 控制點埋石
該項目外業靜態數據觀測共投入作業人員十二人,GPS接收機十二臺,共觀測了四十二個GPS點位,每天觀測三個時段,歷時三天完成了整個區域的靜態數據觀測和解算。
2、無人機外業采集
1)無人機選型
根據測區的實際情況,該項目最終選用了飛馬F300電動無人機作為飛行平臺。首先,該款無人機最大起飛重量小于7公斤,屬于輕型無人機,且具備第三方責任險,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其次,該款無人機支持RTK\PPK融合技術,可以實現免像控作業,從而解決了內蒙地區難以布設像控的困難。同時,該無人機在5級風力情況下可以安全穩定的飛行,適宜在該測區應用。飛馬F300電動無人機搭載了SONYDSC-RX1RMII相機,像片分辨率為4200萬像素,可以滿足傳統立體測圖的需要。
圖3.2F300電動無人機 圖3.3無人機載荷
表1:飛馬無人機技術參數表
2)外業檢查點布設及采集
該項目選用的無人機機型,支持免像控功能,原則上不需要布設像控點。但是為了后期檢查成果精度,本次在測區范圍內布設了適當的檢查點。為了提高作業效率,檢查點的布設與區域控制點的布設重疊,在控制測量觀測的同時,采集外業檢查點成果。
圖3.4 控制點和航測檢查點觀測
3)多機協同的影像數據采集
(1)飛控軟件(地面站)設置
①·測區內統一規劃飛行計劃
使用無人機管家專業版中的智航線的航線規劃功能,將測區整體范圍導入
航線設計軟件中,根據項目需求以及當地風力風向情況對各個架次進行統一規劃。同時將規劃的航線計劃通過軟件的分享功能,分享給其他各組外業飛手。
圖3.5 飛行參數設置
②航線設置
圖3.6航線規劃設置
(2)架次劃分
·測區F300無人機共計飛行45架次,合計飛行401平方公里
·測區F300無人機共計飛行132架次,合計飛行約1225平方公里
圖3.7 一測區各架次分布狀況
圖3.8 二測區各架次分布狀況
(3)無人機手拋起飛
外業各組飛手拿到分享的飛行計劃后,檢查參數設置是否與當地情況一致。如當地高差較大或其他原因,飛手會對飛行計劃進行及時調整。確認各項參數設置無誤后,按照工作計劃進行外業飛行。
圖3.9 無人機手拋起飛
(4)飛行過程實時監控
在外業飛行過程中,無人機飛手可以在本地地面站中實時監測本地無人機的飛行狀態,如航速、電量等信息。同時由于多機協同作業,為了飛行安全,除了飛手間直接電話聯系外,本次還利用無人機管家專業版的智監控功能,實時查看各組飛機的實際飛行情況。以便根據實際完成情況調整外業飛行方案。
圖3.10 智監控實時顯示周圍飛行狀況
(5)飛行質量檢查
通過無人機管家質檢圖功能對本次采集的外業影像進行了質量檢查。像片有效范圍覆蓋了技術設計要求的全部攝區。在航向上超出成圖范圍的基線均在一條以上,旁向上超出成圖范圍均為像幅的30%以上,全區無攝影絕對漏洞。航向重疊:一般在75%左右,最小為70%,最大達80%,滿足成圖要求。旁向重疊:一般在60%左右,最小為 55%,最大達65%,滿足成圖要求。像對中像片旋偏角:一般小于 4°,有少數像對在5°~7°之間。航線彎曲度:所有的彎曲度均小于2%,符合設計要求。
3、內業數據處理
1)內業處理流程
圖3.11 內業處理流程圖
2) 數據預處理
數據處理系統采用無人機管家專業版軟件,該系統空三像點精度優于 2/3 個像素,正射影像精度不大于3個像素,成圖精度滿足1:1000 DOM、1:1000DEM 和 1:2000DLG精度。
3)空三加密
采用無人機管家專業版軟件進行空三加密,加密點誤差不大于3個像素。空三加密成果滿足 1:2000 比例尺成圖要求:地物點位中誤差小于0.3m,高程中誤差小于0.5m。
圖3.12 檢查點預測
圖3.13 檢查點精度報告
4)DOM與DEM生產
采用無人機管家專業版軟件進行DOM\DEM的數據生產。通過生成密集點云得到正射影像成果,對落在建筑、大型植被等處的點云進行分類。利用飛馬智激光模塊過濾點云,輸出DEM。
圖3.14點云過濾后生成DEM
5)DLG生產
將DOM及DEM導入測圖軟件,手動采集地物地貌;采用智激光軟件將點云進行分類,并生成等高線。生成的等高線可以在地形圖編輯時作為參照依據,對DLG成果進行輔助檢查。
圖3.15生成等高線
圖3.16 生成等高線與編輯后等高線對比
四、航測精度情況
1、空三精度情況
表4.1部分檢查點精度檢查表
2、平面及高程精度情況
圖4.1平面精度情況
圖4.2高程精度情況
表4.2部分調繪點精度檢查
3、空三接邊精度檢查
1)不同架次接邊位置平面精度檢查
圖4.3五架次接邊處影像
圖4.4六架次接邊處影像
2)不同架次接邊位置高程精度檢查
圖4.5五架次接邊處數字高程模型
圖4.6六架次接邊處數字高程模型
五、成果圖片
1、線劃圖成果與正射影像套合
圖5.1部分DOM及DLG
2、線劃圖成果與數字高程模型套合
圖5.2部分DEM及DLG
六、總結
1、飛馬F300無人機抗風及續航性能
內蒙地區8月份平均風力在4級以上。在5級風力情況下,飛馬F300無人機的飛行航時不低于1小時,航程57公里左右。在地面分辨率為8cm時,單架次作業面積在9.5平方公里左右。同時外業影像數據獲取的質量穩定,各架次間的精度滿足技術設計要求。
飛馬無人機不但飛行效率高,而且組裝過程便捷,因此在航測外業的實施過程中,單架無人機一天可飛行十架次,總面積達100平方公里。本次項目共動用了四架飛馬F300無人機,實際耗時5天即完成了外業影像數據的采集任務,為內業工作爭取了大量的時間。
除此之外,由于飛馬F300無人機的智能化程度很高,在該項目中,飛手在外業飛行時,可以同時控制兩架無人機開展作業。這些都為項目的進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飛馬F300在免像控中的優勢
飛馬F300無人機免像控效果顯著,尤其本次項目需求1:2000線劃圖成果,經過多方面精度的檢查,飛馬F300無人機免像控的成果精度,完全符合設計要求。相比傳統依靠地面像控點的作業方式,其節省了大量的外業像控采集的作業人員和作業時間,使得外業人員主要工作集中在外業調繪等工序中。同時免像控也大幅度提升了內業空三的作業效率,減少了空三所占用的大量時間。
3、無人機管家專業版影像處理的優勢
無人機管家專業版對于影像畸變的處理算法,使得空三成果精度得到有效保障。且在無人干預即不手動添加人工連接點的情況下,空三通過率較高。通過170多架次的空三解算來看,無人機管家專業版一次性滿足精度的通過率在98%以上。